第724章(1 / 6)
Backup site:https://i.powenwu.com
在众人齐齐的“天皇陛下万岁!大日本帝国必胜”的口号声中,会议结束。众鬼子表情各异的散去,铃木庆野留了下来,他表情显得有些凝重,斟酌语气对中川广说道:“阁下,我们只有三个旅团的兵力,支那人却有六个师,我们的兵力是不是太单薄了?”说着他走到地图前,伸手在“安庆”上一按,道:“如果安庆驻军能够出兵相助的话,那必定可以帮我们吸引三个师以上的兵力……”
“铃木君,你也被支那人吓住了吗?你别忘了,皇军可是能够以一当三的,我们一个师团就抵得上支那人六个师了。这样算来,我们还比支那人多了四个师,而且,我们一旦进入其腹地骚扰的话,支那人顾此失彼,兵力必然会更加分散。欧阳云这个人我知道,他是不会坐视辖区支那民众遭到侵袭而不管的。我就是要他管,他管得越多,我们的机会也越大。”
“可是这会打乱司令官的长沙会战计划,司令官那里——”
“没有问题。司令官对我们的要求是守住九江直至会战结束,我这样做不过是变更了一下防御手段而已。铃木君,我不知道你研究过没有。帝国的那些名将们之所以会在学兵军手上栽跟头败了名声,原因是共通的,他们都太循规蹈矩了,这等于将主动权交到了学兵军手中,焉有不败之理……”
铃木庆野是第一次和中川广合作,此前就听说中川广很固执,他先前对此还不以为意,现在总算领教到了。对此他毫无办法,只好在私下里给阿南惟几发去一封电报汇报情况,希望他能够出面对中川进行劝诫。日军编制模式下的参谋长,权限比之世界上其它国家的军队的参谋长要弱得多,这固然令日军的凝聚力变得更强,但同时也令日军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其战力和军队主官能力息息相关,甚至会因为主官指挥风格不同而迎来完全两样的命运。
中川广摩拳擦掌正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学兵军负责指挥赣北战事的张少帅却显得战战兢兢。和中川广一切以自己为中心完全不同,张少帅因为久未经战事,加上此战直接关系到东北军以后再学兵军中的地位,这让他时时刻刻的警醒自己要小心,就生怕因为自己一个指挥失误而导致严重的后果。主帅这样的态度也影响到了下面的军官,于是第八军团整体风格便显得有些谨慎过头进取不足,表现在战事上,便是犹太人在永兴-九合线狂歌猛进,而学二十一师在奇袭艾城镇成功以后,却是小心翼翼的向前推进,几乎每光复一个村子都会派出足够多的部队,好似生怕日军有埋伏一般,这引起了随军教官和政治军官的不满。
东北军整军并入学兵军,根据欧阳云和张少帅达成的默契,最少一年内,欧阳云不会对原东北军的人事安排进行调整。不过按照学兵军的规矩,政治系军官的补充却是不能免。而为了帮助原东北军官兵迅速熟悉学兵军制式武器,欧阳云又从各功勋部队抽调人手组建教导团以帮助原东北军进行训练。学兵军分工明确,政治主官只负责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建设,绝不会插手军事。教导团只负责帮助原东北军进行训练,也没有对军事发表意见的权力。但是学二十一师的表现,却让该部政治主任肖闽权和驻该部的教官团团长向勇极为不满。向勇来学二十一师之前只是一个连长,他知道自己人微言轻,便先找到肖闽权,向他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学二十一师目前的战法太谨慎了,这样会让大好机会白白流失。肖闽权同意他的看法,遂找到学二十一师的师长高鹏云(原东北军105师师长)向他提出自己的建议。肖闽权首先谦虚的表示自己其实不懂军事,然后声明这只是他个人的意见,借着便委婉的提出了他的建议,认为在有航空部队提供火力支援的情况下应该加快进攻速度,以尽快攻占德安县,获得进攻九江的桥头堡。
东北军人对待学兵军的态度,刚开始因为欧阳云和张少帅的私谊是比较亲切的。然而随着张少帅淡漠了和欧阳云的关系,在远征东南亚一事上,他们更觉得是上了欧阳云的恶当,加上两军的待遇当时堪称一个天上一个地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东北军人再看待学兵军,眼光就变得复杂起来。整军并入学兵军,这对于张少帅而言是个特别艰难的决定。无它,东北军是其父帅的心血,承载着他父帅的遗志,他不知道自己这么做究竟是对是错,是否是对自己父亲的背叛。而对于东北军其它将领而言,惯性的军阀思想作祟,让他们担心自己的部队会被欧阳云吃掉,然后再被净身踢出户,用个别人的话说:届时,我们哭都没地方哭去。高鹏云曾经就有过这样的担心,为此他心里已经默默做好了准备,如果欧阳云真敢这么做的话,那么他就率军脱离学兵军,亮出旗帜主动投靠中央军。
第2192章 人心
东北军并入学兵军以后,欧阳云为照顾东北军将官们的情绪,军序列一级原封不动,师级则按照学兵军的建制习惯从学二十一师开始往后延续,一直编到学四十三师(西安事变以后,张少帅在欧阳云的掩护下转到广州返回西安,这让老蒋分裂东北军的计划遭到破产,东北军非但没有缩编,而且增加了一个军——第49军,而除了新编成的第49军下辖三个师,其它五个军皆下辖四个师)。当然,和学兵军正规师采取三三制不同,原东北军编出来的师级单位依旧是二四制,即一个师两旅四团,规模只有学兵军正规师的一半。欧阳云做出这个决定,曾经遭到麾下军官们的非议,在他们看来,这等于原东北军的将官们以旅长和团长之实坐了师长和旅长的位置,这是总司令对原东北军将官们的娇惯,对他们就不公平了。对此,欧阳云允许手下们进行议论,但就是不思修改,似乎坐实了他娇惯原东北军将官们之名。不得不说的,欧阳云这一忍辱负重之举果然打消了原东北军高级将领们心中的疑虑,东北军师长和旅长、团长级别的军官们人心大定,他们不再抵触学兵军的改建,转而抓紧时间换装熟悉新式武器装备,让“秋日反攻”得以如期展开。
明面上不抵触了,但这不是说原东北军的将官们就从此心甘情愿的为欧阳云所驱策了。随着“秋日反攻”战役开打,他们现在有了新的担心,怕会被充作炮灰部队。而以他们的思维习惯,认为部队一旦被消耗干净,那么他们的个人前途就完了。不怪他们有这个想法,当初,因为他们当初奉中央政府之命参加淞沪会战时就曾经吃过这方面的大亏。是时,刘多荃的独立第105师被或许扩编为第49军,下辖105师、106师和107师,负责驻防沧县和静海。临战扩编,这是老蒋拉拢地方部队为自己效命一贯的手段。高鹏云因此从旅长升格为师长,一夜之间跻身中将行列。然而,经过静海一战之后,他麾下的两个旅长和四个团长六去其五,队伍也从战前的将近六千人一下子缩水到不足一千。对此,高鹏云虽然心痛得抽搐却也坦然接受,在他想来,这是国战,牺牲大一点也是可以接受的。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他和刘多荃等49军的将官们义愤填膺,当他们撤下来向老蒋要补充的时候,老蒋却一改之前的态度,虚以为蛇不说而且处处刁难。这事最后在张少帅出面的情况下虽然得以解决,但是却从此在他心中种下了阴影。于是,当再次被派上前线的时候,他立刻就有了同样的担心。
肖闽权和教导团刚到学二十一师的时候,高鹏云对他们相当警惕,就担心他们会发动士兵来夺自己的权,为此他还特别召集手下的军官们开会,三令五申让他们遇事只能向自己报告,限制他们和肖闽权等人过多接触。高鹏云想要防患于未然,而事实证明他这方面的担忧是多余的。肖闽权也好,向勇也罢,他们并没有插手军务的意思。前者只是兢兢业业的负责后勤工作,后者则专心于训练,唯一出格的举措就是他们喜欢找小兵们聊天。对此,高鹏云觉得自己能够接受——在他想来,毕竟现在吃喝穿都是拿学兵军的,人家派出监督也是理所当然。肖闽权和向勇谨守自己的职责没有越雷池一步,故双方合作尚属愉快,到目前为此还没有红过脸。但是这绝不意味着高鹏云就放松了警惕,比如说现在,肖闽权忽然对他的指挥提出质疑,他便觉得这是前者想挑战自己的权威,终于露出狐狸尾巴了。无视肖闽权谦恭的态度,他心中暗暗警惕,冷冷道:“肖主任,您也说了,您不懂军事,那么您凭什么质疑我的指挥?肖主任,我听说您今年才二十四岁?”
高鹏云出言不逊,而且忽然将话题转到了自己的年龄问题上,肖闽权心中不快,不过依旧保持隐忍,认真的回答:“师座,在政治学校的时候,我们有接受军事方面的教育;我确实只有二十四岁。”
“我今年四十五岁,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还只是一个小兵呢。术业有专攻,肖主任,打仗是军事主官的事,你只要管好后勤就行了。”
“师座——”肖闽权还想再劝,但是高鹏云却不肯再听了,他对手下警卫道:“前线危险,肖主任身份金贵,还不赶快把他护送下去。”一挥手,直接让警卫将他“护送”了下去。等肖闽权走了以后,高鹏云冷冷的瞪了他的背影一眼,对身边的参谋长张成科道:“毛还没长齐的家伙居然对我指手画脚,放在以前,我会让他先蹲半个月的紧闭去。哼,外人都传说学兵军军纪如何森严,我看是狗屁。太没大没小了!”
↑返回顶部↑
“铃木君,你也被支那人吓住了吗?你别忘了,皇军可是能够以一当三的,我们一个师团就抵得上支那人六个师了。这样算来,我们还比支那人多了四个师,而且,我们一旦进入其腹地骚扰的话,支那人顾此失彼,兵力必然会更加分散。欧阳云这个人我知道,他是不会坐视辖区支那民众遭到侵袭而不管的。我就是要他管,他管得越多,我们的机会也越大。”
“可是这会打乱司令官的长沙会战计划,司令官那里——”
“没有问题。司令官对我们的要求是守住九江直至会战结束,我这样做不过是变更了一下防御手段而已。铃木君,我不知道你研究过没有。帝国的那些名将们之所以会在学兵军手上栽跟头败了名声,原因是共通的,他们都太循规蹈矩了,这等于将主动权交到了学兵军手中,焉有不败之理……”
铃木庆野是第一次和中川广合作,此前就听说中川广很固执,他先前对此还不以为意,现在总算领教到了。对此他毫无办法,只好在私下里给阿南惟几发去一封电报汇报情况,希望他能够出面对中川进行劝诫。日军编制模式下的参谋长,权限比之世界上其它国家的军队的参谋长要弱得多,这固然令日军的凝聚力变得更强,但同时也令日军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其战力和军队主官能力息息相关,甚至会因为主官指挥风格不同而迎来完全两样的命运。
中川广摩拳擦掌正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学兵军负责指挥赣北战事的张少帅却显得战战兢兢。和中川广一切以自己为中心完全不同,张少帅因为久未经战事,加上此战直接关系到东北军以后再学兵军中的地位,这让他时时刻刻的警醒自己要小心,就生怕因为自己一个指挥失误而导致严重的后果。主帅这样的态度也影响到了下面的军官,于是第八军团整体风格便显得有些谨慎过头进取不足,表现在战事上,便是犹太人在永兴-九合线狂歌猛进,而学二十一师在奇袭艾城镇成功以后,却是小心翼翼的向前推进,几乎每光复一个村子都会派出足够多的部队,好似生怕日军有埋伏一般,这引起了随军教官和政治军官的不满。
东北军整军并入学兵军,根据欧阳云和张少帅达成的默契,最少一年内,欧阳云不会对原东北军的人事安排进行调整。不过按照学兵军的规矩,政治系军官的补充却是不能免。而为了帮助原东北军官兵迅速熟悉学兵军制式武器,欧阳云又从各功勋部队抽调人手组建教导团以帮助原东北军进行训练。学兵军分工明确,政治主官只负责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建设,绝不会插手军事。教导团只负责帮助原东北军进行训练,也没有对军事发表意见的权力。但是学二十一师的表现,却让该部政治主任肖闽权和驻该部的教官团团长向勇极为不满。向勇来学二十一师之前只是一个连长,他知道自己人微言轻,便先找到肖闽权,向他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学二十一师目前的战法太谨慎了,这样会让大好机会白白流失。肖闽权同意他的看法,遂找到学二十一师的师长高鹏云(原东北军105师师长)向他提出自己的建议。肖闽权首先谦虚的表示自己其实不懂军事,然后声明这只是他个人的意见,借着便委婉的提出了他的建议,认为在有航空部队提供火力支援的情况下应该加快进攻速度,以尽快攻占德安县,获得进攻九江的桥头堡。
东北军人对待学兵军的态度,刚开始因为欧阳云和张少帅的私谊是比较亲切的。然而随着张少帅淡漠了和欧阳云的关系,在远征东南亚一事上,他们更觉得是上了欧阳云的恶当,加上两军的待遇当时堪称一个天上一个地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东北军人再看待学兵军,眼光就变得复杂起来。整军并入学兵军,这对于张少帅而言是个特别艰难的决定。无它,东北军是其父帅的心血,承载着他父帅的遗志,他不知道自己这么做究竟是对是错,是否是对自己父亲的背叛。而对于东北军其它将领而言,惯性的军阀思想作祟,让他们担心自己的部队会被欧阳云吃掉,然后再被净身踢出户,用个别人的话说:届时,我们哭都没地方哭去。高鹏云曾经就有过这样的担心,为此他心里已经默默做好了准备,如果欧阳云真敢这么做的话,那么他就率军脱离学兵军,亮出旗帜主动投靠中央军。
第2192章 人心
东北军并入学兵军以后,欧阳云为照顾东北军将官们的情绪,军序列一级原封不动,师级则按照学兵军的建制习惯从学二十一师开始往后延续,一直编到学四十三师(西安事变以后,张少帅在欧阳云的掩护下转到广州返回西安,这让老蒋分裂东北军的计划遭到破产,东北军非但没有缩编,而且增加了一个军——第49军,而除了新编成的第49军下辖三个师,其它五个军皆下辖四个师)。当然,和学兵军正规师采取三三制不同,原东北军编出来的师级单位依旧是二四制,即一个师两旅四团,规模只有学兵军正规师的一半。欧阳云做出这个决定,曾经遭到麾下军官们的非议,在他们看来,这等于原东北军的将官们以旅长和团长之实坐了师长和旅长的位置,这是总司令对原东北军将官们的娇惯,对他们就不公平了。对此,欧阳云允许手下们进行议论,但就是不思修改,似乎坐实了他娇惯原东北军将官们之名。不得不说的,欧阳云这一忍辱负重之举果然打消了原东北军高级将领们心中的疑虑,东北军师长和旅长、团长级别的军官们人心大定,他们不再抵触学兵军的改建,转而抓紧时间换装熟悉新式武器装备,让“秋日反攻”得以如期展开。
明面上不抵触了,但这不是说原东北军的将官们就从此心甘情愿的为欧阳云所驱策了。随着“秋日反攻”战役开打,他们现在有了新的担心,怕会被充作炮灰部队。而以他们的思维习惯,认为部队一旦被消耗干净,那么他们的个人前途就完了。不怪他们有这个想法,当初,因为他们当初奉中央政府之命参加淞沪会战时就曾经吃过这方面的大亏。是时,刘多荃的独立第105师被或许扩编为第49军,下辖105师、106师和107师,负责驻防沧县和静海。临战扩编,这是老蒋拉拢地方部队为自己效命一贯的手段。高鹏云因此从旅长升格为师长,一夜之间跻身中将行列。然而,经过静海一战之后,他麾下的两个旅长和四个团长六去其五,队伍也从战前的将近六千人一下子缩水到不足一千。对此,高鹏云虽然心痛得抽搐却也坦然接受,在他想来,这是国战,牺牲大一点也是可以接受的。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他和刘多荃等49军的将官们义愤填膺,当他们撤下来向老蒋要补充的时候,老蒋却一改之前的态度,虚以为蛇不说而且处处刁难。这事最后在张少帅出面的情况下虽然得以解决,但是却从此在他心中种下了阴影。于是,当再次被派上前线的时候,他立刻就有了同样的担心。
肖闽权和教导团刚到学二十一师的时候,高鹏云对他们相当警惕,就担心他们会发动士兵来夺自己的权,为此他还特别召集手下的军官们开会,三令五申让他们遇事只能向自己报告,限制他们和肖闽权等人过多接触。高鹏云想要防患于未然,而事实证明他这方面的担忧是多余的。肖闽权也好,向勇也罢,他们并没有插手军务的意思。前者只是兢兢业业的负责后勤工作,后者则专心于训练,唯一出格的举措就是他们喜欢找小兵们聊天。对此,高鹏云觉得自己能够接受——在他想来,毕竟现在吃喝穿都是拿学兵军的,人家派出监督也是理所当然。肖闽权和向勇谨守自己的职责没有越雷池一步,故双方合作尚属愉快,到目前为此还没有红过脸。但是这绝不意味着高鹏云就放松了警惕,比如说现在,肖闽权忽然对他的指挥提出质疑,他便觉得这是前者想挑战自己的权威,终于露出狐狸尾巴了。无视肖闽权谦恭的态度,他心中暗暗警惕,冷冷道:“肖主任,您也说了,您不懂军事,那么您凭什么质疑我的指挥?肖主任,我听说您今年才二十四岁?”
高鹏云出言不逊,而且忽然将话题转到了自己的年龄问题上,肖闽权心中不快,不过依旧保持隐忍,认真的回答:“师座,在政治学校的时候,我们有接受军事方面的教育;我确实只有二十四岁。”
“我今年四十五岁,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还只是一个小兵呢。术业有专攻,肖主任,打仗是军事主官的事,你只要管好后勤就行了。”
“师座——”肖闽权还想再劝,但是高鹏云却不肯再听了,他对手下警卫道:“前线危险,肖主任身份金贵,还不赶快把他护送下去。”一挥手,直接让警卫将他“护送”了下去。等肖闽权走了以后,高鹏云冷冷的瞪了他的背影一眼,对身边的参谋长张成科道:“毛还没长齐的家伙居然对我指手画脚,放在以前,我会让他先蹲半个月的紧闭去。哼,外人都传说学兵军军纪如何森严,我看是狗屁。太没大没小了!”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