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字色:字体:[]

第733章(2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Backup site:https://i.powenwu.com
  左安兆部成功空袭双钱机场,摧毁了日军一个大队的五十特攻机以后,何正降准备了一个多星期的长沙攻略开始了。在将近一百架战机的掩护下,新编成的学三师以全机械化的阵容向衡阳东北方向的衡山县日军阵地发起了进攻。是时,阿南惟几的布阵也已经完成,以长沙为中心,他一共调集了四个师团并一个支队、两个独立旅和四个旅团级规模的朝鲜共荣军。驻守衡山县的敌军名为山下支队,由一个联队的日军和一个联队的朝鲜共荣军混编而成。他们在防空部队有限又缺少针对性的反坦克武器的情况下,根本无法抵御学兵军的钢铁洪流,只抵抗了半天,其位于衡山县东边的新塘阵地就被突破,然后,眼看着可能被合围于衡山,在征得阿南惟几的同意以后,该部指挥官山下一郎大佐舍弃了尚在抵抗的朝鲜共荣军,带着尚余两千余人的日军逃进了衡山深处。阿南惟几在意识到雨村联队的出现未必就能改变湖南的制空权现状以后,不再好高骛远求击败学兵军的同时并能进行反击,而开始着手于优势兵力,希望能够利用这一优势抵御住学兵军的反击。在他这一战略思想的指导下,第11军的参谋们制订出了一份名叫“腹地开花”的作战方案。按照这个方案,在长沙至衡阳的绵长战线上防御的日军各个部队都将只会进行象征性的抵抗,随即就会遁入周边山区,然后,当学兵军主力集中于长沙城下的时候再突然发力杀出,迫使学兵军进行混战。而如此一来,当可以最大限度的抵消学兵军的空中优势。

  阿南惟几乃是日军史上最笨的司令官之一(这一点,阿南惟几自己也是承认了的),虽然他觉得参谋部制订的作战方案似乎还有商榷之处,但却是目前最好的,于是只能接受。日军有限的抵抗更加无法抵御学兵军的进攻,五天后,何正降便亲率广西警卫一师出现在了距离湘潭仅仅十五千米的谭家山镇。何正降担纲总指挥的西线学兵军,除了学三师属于老牌学兵军劲旅,其它三个师都来自广西,其中的桂警二师正是原中央军宋毅的新206师。搞战车部队出身的人,最喜欢的便是打堂堂正正之仗,用钢铁洪流强推——何正降对此犹好之。在华北的时候,何正降才仅仅是一个团长,手上战车有限,虽然喜欢这种打法,但是条件却不允许。而来到广州以后,他虽然早早就升为了学三师的师长,但是因为基本上每一此出征欧阳云都会随军,实际上他的指挥权是被剥夺和弱化了的。何正降最喜欢的有关装甲部队的说法来自欧阳云:一辆战车未必能改变什么,一个悍不畏死的战士一个炸药包就能解决,但是达到一定的规模,它将会成为敌人的噩梦。

  阿南惟几想要“腹地开花”用人海淹没何正降的西线学兵军,殊不知何正降正巴不得他如此呢,因为这样的话,他就能真正的实施“强推”的设想了。四个师的正规学兵军,两个纵队的游击部队,再加上四个师规模的航空部队,乍看上去,何正降手上最拿得出来的似乎是航空部队。但是,当四个师的正规学兵军集结于同一条战线的时候,他们的力量不是一加一等于二,最终等于四,而是等于八甚至大于八的。

  衡阳距离湘潭不过一百千米的距离,而且地势并不险要,很适合机械化部队行军,这个距离,山魈全力冲锋的话,实际上最多只要两个小时就能抵达,而即使算上击溃日军抵抗所用时间,他们两天内也应该可以抵达现在所在地。何正降之所以用了五天,正是为了破解后勤补给线可能遭遇被击溃日军破袭的问题。

  学三师和桂警一师走湘江东岸,已经攻占了芦淞,桂警二师则沿着衡山山势从西面向湘潭杀来,目前已经前出到了护潭一带,而两个游击纵队,其中的郴州游击纵队已经通过山区分布于湘潭至长沙之间的湘江河道的两岸。及至何正降率桂警三师赶到谭家山,实际上,湘潭的五万日军已经被围三缺一,算是被学兵军半包围了。

  单从兵力看,即使不算上长沙周边的,日军兵力也占有优势。在阿南惟几的示意下,日军一共有一个支队并一个联队的日军和一个混成独立旅的朝鲜伪军被“击溃”,他们实际上散布于衡山山系的丛林中,这部分敌军加起来一共有一万五千人左右,再加上湘潭境内的五万余日军一共有六万五千人左右。而学兵军呢,四个师的正规军也就四万人出头,再加上两个游击纵队,总共才不过四万六千人左右。兵力上的优势,令湘潭地区的日军前线指挥官,刚刚从张家界增员过来的第六师团的师团长神田正种中将对接下来的战事充满了信心。

  第2243章 梅林桥

  蝴蝶的力量!因为学兵军的横空出世,曾经被称为日本陆军最强大的两个师团的第六师团在中国战场的遭遇简直就是个悲剧。这一切自然都源于那个时空该师团在南京对中国军民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所以欧阳云才会对其另眼相看。于是,学兵军与日军之间的较量,只要有第六师团参战,学兵军必定会对该部特别照顾。而担任第六师团师团长的日军将领们也便受惠,比如造成南京惨案的罪魁祸首谷寿夫,更被学兵军活捉并行凌迟之刑。

  神田正种的指挥部设在湘潭城内紧靠湘江北岸的一座地下掩体中。湘潭附近的地形因为湘江在这里走了个“u”字形的关系,是比较利于防守的。多了湘江这道天险,实际上防守一方只要牢牢控制住东北方向的陆地,那么就能大大的降低防守难度。在热兵器时代,因为远程火力的存在,渡江作战要远比冷兵器时代困难得多。这也是神田正种对接下来的战事充满必胜信心的一大因素。

  和前前任谷寿夫和前任町尻量基的指挥风格都不一样,神田正种虽然心中也有皇军天下无敌这种狂悖的想法,但是他要比谷寿夫和町尻量基更重视战场的实际情况。奉令到湘潭以后,他每日白天行走于预设战场内外,晚上又是召集参谋人员对照地图进行布划。这他的努力下,一份堪称杰作的防御阵图成型了。三万余千余日军、五千余和平军、万余朝鲜为君随即被他按照这份防御阵图布置到不同地点,接下来便是持续三天余的高强度的土木建设。湘潭地势总的来说属于山地,这固然增加了日军进行土木作业的难度,但同时却也增强了工事的坚固程度。学兵军令日军最恐惧的依旧是航空力量,防空设施的挖掘变成了日军土木作业的重点。而因为白天会遭到崇左航空兵团的轰炸,所以日军挖掘防空洞和防空坑道的时间大多在晚上,在学三师攻占芦淞的前一天,日军终于在已有防御工事的基础上完成了木土作业,而随着何正降率桂警三师抵达谭家山,全新的长沙会战终于拉开了帷幕。

  时间是1942年10月21日,地点,湘潭周边地区。进攻方,学兵军西线军团;防守方,日军神田正种军事集团。凌晨三点钟左右,双方重兵对峙的梅林桥战场,随着一红一绿两颗信号弹升上天空,西南方向的天空随即被炮火照亮,然后,咄咄的发炮声中,数以百计的炮弹在夜空中划出一道明亮的痕迹狠狠的砸在了梅林桥日军阵地上。

  梅林桥作为日军在湘江南岸的唯一防守据点,固然是学兵军湘江西岸部队攻入湘潭市区的必经之路,其对于日军的意义在于,一旦日军能够在湘江东或者湘江西北任意一地取得突破的话,那么就能够通过梅林桥迅速增兵湘江西,届时,先前被学兵军“击溃”的部队再趁势杀出,那么就能够一举扭转攻守态势,说不定就能重创甚至全歼这支学兵军。梅林桥一带属于山地平原,实际上并不利于日军防御学兵军的机械化部队,实战证明,无论是反坦克枪还是战防炮亦或是坦克壕、反坦克地雷亦或是挺身战术对山魈的克制作用都极低,那么,日军将拿什么来抵御学兵军的钢铁洪流呢?对此,神田给麾下将佐们的解释是:“有人担心在梅林桥防御会造成部队的大量战损,对此判断我无异议,但是,哪怕要填进去一个联队,我认为也是值得的。诸君,自中国事变开始,皇军何时如此被动过?学兵军又如何?支那人真强大到不可战胜的话,我么也就无法取得如此良好的局面了。作为帝国军人,我们心中应该始终保持必胜的信念。没错,在湘潭战场,学兵军目前确实要强过我们。他们有制空权,他们地面部队的机械化程度更高,火炮更犀利,但是,难道仅仅因为他们表面上的强大,我们就应该主动放弃吗?不,绝不!所以,我们不仅要想着防守,还要将目光放远一些,甚至于我们应该想着占领广西以后该如何治理……”

  谨慎布局,大胆应战,这就是神田正种在湘潭战役中给所部的定位。而因为长沙距离湘潭仅仅五十千米左右,长沙现在已经有三万余部队,而后继部队还在源源不断的开来,所以,神田的“大胆”是有足够的底气的。

  学兵军对湘潭一战的准备事实上从一个星期前就开始了,崇左航空兵团在成功的突袭了双桥机场以后,再次将制空权牢牢的握在了手中。就在昨天,左安兆便应何正降的要求派出了一个虎鲨大队对梅林桥日军阵地进行了轰炸。在这一轮密集轰炸过后,梅林桥阵地上的地表工事几乎被完全摧毁,而日军花大力气挖掘出来的坦克壕也被炸塌,变成了根本不足以阻碍山魈的小土坡。

  炮击足足持续了二十分钟左右,而在炮击停止五分钟前,桂警三师的桂警07旅的先锋部队便冲出了进攻阵地。二十七辆的山魈重型坦克开路,后面是二十七辆“穿山甲”装甲车,中间则夹杂着大约一个营的步兵。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