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提起姜家小姐,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都会是美人姜婉,尤其是在她及笄之后,慕名而来提亲的人家里不乏达官贵胄,与她年纪相仿的姜琉却是无人问津,冯氏面上不显,心底的焦虑和嫉恨是与日俱增,终日盘算着怎么拔掉这盖住自家女儿风头的眼中钉。

  姜婉性子软弱,不与人争,这也便助长了小人的气焰,她先是被指在妹妹姜琉的饭菜里下毒,致使其高烧卧床不起,后又和看柴房的下人私通,被冯氏带人捉了个正着。姜老爷一气之下,便将她送来了尼姑庵清修。

  尼姑庵往往是比青楼还要污秽的腌臜地,这家庵堂也不例外,来往的香客中十有八-九和这里的比丘尼有着皮肉交易,这也是百姓间心照不宣的事了。

  若仅仅是下毒谋害姊妹,并未造成什么恶果,这便是件可大可小的家事,可若破了身子就不一样了,姜老爷原指望靠这美名远播的女儿攀上一门好婚事,如今是全泡汤了,姜老爷最重名声,自知姜婉是嫁不成什么好人家,再加之冯氏在他耳边吹风,与其把她留下给家族抹黑,索性送走她,权当没有了这个女儿。于是在姜老爷的默许下,冯氏把她送到了净慧庵清修,任她自生自灭了。

  姜婉自幼闺阁中长大,哪里知道这尼姑庵里的猫腻,只想着留在家里处处受白眼和排挤,还不如在庵堂里吃斋念佛来得清净。然而在见到那些浓妆艳抹的尼姑和不正经的香客时,她才醒悟过来,自己是掉狼窝里了。

  她想得通透,抱着青灯古佛伴残生的觉悟,但从没想过作践自己的身子。送她来的丫鬟与那尼姑庵的庵主讲得头头是道,说明只是清修,并说以后每月都会定时来送银两,托庵主好好照顾她,姜婉这才把心吃回了肚子里。

  刚开始在尼姑庵的日子里还算平静,姜婉守着自己的那方净土,关在屋子里抄诵经文,以前在姜府,丫鬟婆子们欺她性子软,变着法地偷懒,许多事她都是亲力亲为,如今孑然一身到了这尼姑庵,姜婉适应得很快。

  尼姑庵每日迎来送往,尽管姜婉有心避开,还是无意间被几位香客瞧见了,香客暗暗向庵主打听她的来历,不惜花大价钱来买一夜*,静慧庵主虽然动心,但姜婉名义上还是姜府的大小姐,静慧庵主有些忌惮她的身份,将那些香客们通通挡了下来。

  好景不长,在尼姑庵住了两个多月,允诺来送银两的丫鬟再也没有出现过,姜婉不得不拿出体己的钗环首饰来抵伙食斋饭钱,平日里也帮着清扫院落,浣洗衣裳。

  人扔在她这儿两个多月,姜府那儿没有半点消息,看到姜婉抵给她的那几件寒酸的首饰,静慧庵主大抵明白了她在姜府的处境,想来也是,假如真是受宠的官小姐,姜府又怎么会把她送到庵堂里来,平白玷污了好名声,思至此,静慧庵主不由得便动了歪念头。

  静慧庵主先是旁敲侧击、软言相劝了几天,然而见姜婉油盐不进,气恼之余显露了原本的面目,喊来粗仆直接朝她脑袋拍了一板砖,把她拍晕了送到了床榻上。

  粗仆下手的力度很有分寸,绝壁是死不了人的,但坏就坏在,姜婉没料到面目慈善的静慧庵主会强逼她接客,这几日是食不知味,夜不能寐,生怕保不住自己的清白,她本来身子骨就虚,在这几日的精神极度紧绷、担惊受怕的状态下,那一板砖就成了导-火索——她在昏迷中猝死了。

  姜婉前脚刚见了阎王,后脚商慈的魂魄就进了她的身,这一出一进不过半盏茶的时间,连一直坐在她身旁的那位年轻男子都不知她已经从鬼门关兜了一圈。

  商慈抬手摸了摸后脑勺,果然有个鼓鼓的大包,一碰就很疼。

  这些记忆片段全是压抑的、阴暗的,幼年时姜琉三兄妹欺辱她的场景,冯氏带人来捉奸的场景,静慧庵主游说她接客的场景,粗仆举起板砖砸向她的场景,夹杂着姜婉残留下来的怨怼与恨意,方才那一瞬间,商慈几乎要被这些负面情绪给压垮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