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早在殷商时代渔民在海里捞到一些灰白色清香四溢的蜡状漂流物,这就是经过多年自然变性的成品龙涎香。从几千克到几十千克不等,有一股强烈的腥臭味,但干燥后却能发出持久的香气,点燃时更是香味四溢,比麝香还香。

  当时,谁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宝物,于是人们就请教宫中的“化学家”炼丹术士,他们认为这是海里的“龙”在睡觉时流出的口水,滴到海水中凝固起来,经过天长日久,成了“龙涎香”。

  那个时候得帝王们就已将龙涎、麝香与植物香料混合后做成香囊,挂在床头或身上,这玩意算是可遇不可求,现在大家都知道它出出自哪里,深海巨兽抹香鲸是唯一能够制造这种香料的生物。其价格嘛,比上面两种虽然略低,但是随着鲸鱼的减少,这种香料将会变得越发的稀少……

  三种顶级香料全部投入完毕,而第四种就是那块黑乎乎的骨头了,便是号称“神仙醉”最不可缺少的主料,所有香料投放的比例,顺序,时间,都有着严格的要求,柳如春可谓是把这活儿玩到极致……

  第四十四章 制造神仙醉(二)

  那丹炉下方已经开始生火,巧妙之处在于,火苗完全不露出地面,那丹炉是凸进地面的,烟道也改成由地下行走。生火所用的木材也是极为考究,要用百年树龄以上的松柏主树干,切砍成三尺长,三寸后,每回投掷三根,火不能大,也不能小,这事情是柳如春的夫人亲自动手,拿捏必须恰到好处,多一分则焦,少一分则生。

  所以,即使他们拿到了神仙醉的配方也无计可施,终究是要这天下制香第一人柳家来完成最后的工艺匹配。香炼制多久,这火就要烧多久,期间不可间断,也就意味着柳夫人就需要在那炉前坐上两天两夜,一直到把周遭的木柴全部烧完方可休息。这柳家一对儿女也是忙进忙出,忙着给娘送水擦汗,忙着铲炉灰,可谓是全家人出动,一个也没得歇息。

  炉子要烧到通红,通过外面得风箱进行炉内增压,要把这些原料全部用高温碳化,因为香最后是用来点的,保证碳化的同时,香气全部被锁在炉内。所以,这东西不光考验手艺,还要考验天时地利,温度,湿度以及设备。

  第四味,也就是那种黑色人骨也被投进去的时候,炉子便彻底封闭。再次期间,叶秋与风起云二人便是金刚罗汉一般守护着这间小宅子,而柳如春并不意味着他就可以休息。

  屋内有一缸水,这水用的是每年下雪时分,在盛开的腊梅花朵上刮掉表面那一层雪,只留最底下那薄薄一层收集起来,古时候,皇帝的妃子便是用这种水当做润肤的佳品,比起现在的什么sk-ii神仙水那是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这一缸水,可以想象要收集多少雪花,柳如春用一个玉制的小瓢从缸内舀水慢慢从炉顶端淋下去。水多了不行,要沿着路子壁渗入到下方的火炕里,水少了也不行,不能全部覆盖整个炉子壁。每一次,要保证水从顶端到炉子最下方接近火苗处完全淋到又刚好在那里被蒸发完毕,并且要保证水流不能间断!

  这个活儿别人无法替代,用的是精准的计算外加几十年的经验功夫,手法、部位、分量,错一不可,要保证水汽能够温润整个房间,又同时有那么一丝丝沁入炉壁内!这就是所谓的湿度和温度的把控,并且春夏秋冬四季分量又是不同,除了这柳如春还能勉强掌握之外,世间当真是找不到第二人了……

  普通线香的生产并不是什么高级工艺,农村大爷农闲的时候自己也能做,无非是原料好坏罢了,照样点起来烟雾不停,香气不少。起初,风起云怎么也不会想到制个香也会费劲成这样,普通的线香一捆九支,小卖部里才卖几毛钱,这种香单是基础成本就已经达到了天文数字,单是制成成品之后,也不过只能燃烧短短的十分钟而已……

  一瓢水在规定的时间内舀完倒完,柳如春严格遵守着祖训。因为这种香的造价太过于昂贵,像柳家这种千年绵延下来的家族穷其多少代先祖积累的香料近乎全部投入,再者,其制作工艺过于复杂,一旦失误前功尽弃,这个代价可不是他们所能承受的。第三,成品出炉后,这东西太过于耀眼,一旦流入民间,极有可能会掀起波澜,岂不是自找麻烦?

  柳如春看似一个大闲人,其实他的制香天赋颇高,只用鼻子便能分辨上百种不同香料,并能准确说出一般混合香料制品的成分和比例。这种人要是在国外,或许就会成为顶级香水品牌的调香师,只可惜他生在中国,还差点因为这点本事被打成反动派,闹得家破人亡。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