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行人坐在河边的大石滩边歇歇脚,超子这张嘴立马又管不住了:“文斌哥,你确定这儿是神仙住的山?我怎么觉得这里连我们那儿的小山包都不如,神仙住在这儿还不得憋出病来?”

  查文斌有些不悦地说道:“不要胡说,昆仑是万山之祖、龙脉之祖,自古多少道教高人都想在此地开山立派,但从没有一人能够登上那昆仑绝顶,有能耐的在昆仑余脉立一道观已经是登天的难度了。当年玄阳胡真人与金丹子张理清道长两人一心向道,不远千里来昆仑寻地立派,觅得莲花一峰历经十五年才修建了昆仑万神宫,而后羽化而登仙。他那不过还是一莲花而已,却能有那般成就,若是找到龙头,那还了得。”

  “那还不是在十年动乱中给砸了嘛,神仙再强,也弄不过红卫兵呀,哈哈。”超子这一笑,却见查文斌已经黑着脸了,赶紧捂着嘴巴去勾那小哲罗的肩膀去了。

  老王灌了口水,想了一会儿,说道:“文斌啊,你说这里真的没有其他人来过吗?”

  查文斌有些苦笑道:“我哪里知道,也只是听那大祭司说过罢了。”

  “可我觉得有人来过,而且我们一直在追寻着他的足迹。”

  “谁?”

  老王说道:“李白!李白曾经作诗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这里说的群玉山头岂不就是昆仑主峰吗?还有那瑶池,那可是传说中西王母的地盘了,这个李白先是到了蕲封山,尔后到了这里,我怀疑期间他可能还去过封渊一带,只是他的诗太多了,我一下子也想不起来,你说这会是巧合吗?如果真要按照我的推断,他就是帮着当时的朝廷来找东西的,不过是打着游山玩水作诗的幌子而已。”

  被老王这么一提醒,查文斌还真就想起来了什么:“我想起来一个人,上清派茅山一宗曾经出过一位大师,名叫司马承祯,号道隐真人,他是茅山第十二代掌门。算起来,他也算是我天正道一门的师祖,都源自茅山,主张‘神仙之道,五归一门’。这位真人就曾经和李白相识。”

  “他在《大鹏赋》里的开篇叙便是:‘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著《大鹏遇稀有鸟赋》以自广。’”

  “这说明他结识茅山掌门,并且懂道,‘倚剑天外,挂弓扶桑,浮四海,横八荒,出宇宙之寥廓,登云天之渺茫’,这些都出自他之口,扶桑神树,四荒八野,与当时的茅山掌门神游八级之表,你说的非常有可能,可能我们一直在走他走过的路线!”

  这真是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判断,一位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诗人,居然在千百年前就开始走了这条今天他们才重新走过的路。同样是扶桑神树,同样是巴蜀蜀道,同样是玉山昆仑,更加重要的是同样牵扯到了茅山一派。

  众所周知,李白是有朝廷背景的,谁能活得那么潇洒,整日拿着酒罐子游山玩水吟诗作对,那还不得饿死。而且他去的地方用今天的话来说,那绝对是在探险,如果没有一支充分保障的后勤力量,在那个一切都没有被开发过的原始时代,李白单靠一人如何去得了那些地势险峻、自然条件恶劣万分的名山大川?

  答案只有一个,李白是在给朝廷做事,并且拉拢了一批当时极具本领的道家前辈。李唐盛世之时,国家有足够的时间和财力去帮助帝王们圆他们自己那个长生不死的梦,于是李白便成了这次行动的领头人。

  查文斌把目光转向了老王:“看来你就是现在的那个李白了,你为你的组织做事,而我是一个道士,而且还是茅山余脉天正道的掌门,怎么看这事都是在复活前朝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儿,而且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信息就是,老子姓李,他可是道教真神。大唐的国君也是李姓,李白,有点意思了。不管前人有没有找到,至少看来这件事跟我道教还能扯上点关系,也算是我没有白走这一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