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后来九黎族也宣告失败,蚩尤被侵杀,九黎族纷纷沦为奴隶,为了区分九黎族与华夏族,便称九黎族人为黎民,而华夏族中的有功者,便封赐姓氏,称为百姓。

  这也便是俗语中,黎民百姓的由来,在当时其实是一种阶级区分,有姓氏的是贵族,而奴隶是没有姓氏的,只不过后来同化严重,区别越来越小,从此便混为一谈了。

  只不过,那被九黎族困杀的华夏祖龙,却无法脱困,即便征服了九黎族的黄帝,也不能做到,于是便只能在这地宫之内,修建龙楼,将祖龙化作的镇龙木保护起来,并留下玉册一封,里面正是能够解除祖龙封印的九黎族咒语。

  但这件事,当时却无法做到,因为九黎族人魂念强大,所设封印华夏族无人能解,于是只能寄希望于后世,怎奈华夏族之后,华夏大地虽然数次统一,但自商代起,便只奉蚩尤为始祖,并不认黄帝,因此,这个为祖龙解除封印的事,竟然就从此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被淡忘了。

  只不过,也并非完全被忘记,历史上有记载的那十二位封禅的帝王,其中便有为解开祖龙封印,而付出很大努力的人。

  第一个,就是秦始皇。

  第二百三十二章 一定要交给国家

  据《史记封禅书》记载,公元前219前,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秦始皇,带着群臣,雄心勃勃的向屹立在东方的泰山进发。

  那时秦始皇已经统一了天下,但他却对曾经的那一段历史非常清楚,他知道,无论当年成败如何,那华夏祖龙其实就是中华大地的气脉所聚集而成,如果祖龙被困,无法脱身,那么华夏终究将无法获得永世的安平。

  于是他便自称祖龙,并称始皇帝,他数次东巡,并派人到全国各地寻求仙迹,表面看是为追求长生,实际一是为了在各地找寻潜在的龙脉,并将其控制在手中,二是为了寻找破解祖龙封印的方法。

  只因,天下龙脉虽多,祖龙却只一个,他若得祖龙相助,天下群龙得首,自然便可保大秦帝国万载江山。

  后来秦始皇终于登上泰山,但很可惜,他的功德虽然赫赫,却因残酷暴政失德,无法解开那封印,最终失败而回。

  但在暗中,秦始皇也想过许多方法,比如利用赶山鞭,驱策群山江河之龙,想用华夏大地各大龙脉力量集合,来解开当年九黎族的封印,唤醒祖龙。只可惜这方法他刚刚开始施展,便遭了天谴,暴病而亡,大秦帝国也只传了两世,便匆匆甄灭在历史长河之中。

  其后,又有一位帝王,便是汉武帝,这位几乎与秦始皇齐名的堂堂大皇帝,竟先后8次举行了泰山封禅,可以说他也是在泰山封禅次数最多的一个皇帝。只是很可惜,这位也想解开祖龙封印,让大汉永世君临天下的伟大帝王,也没能实现他的愿望和理想。

  后来,又有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也曾到泰山封禅,但是这些位帝王封禅的目的,却已是不尽相同,有的是为夸耀功绩,有的是为江山稳固,有的是粉饰太平,但最初的真相,却已越来越不为人知,那泰山下面的地宫之中,就封镇着华夏祖龙的事情,也已成为了永世之谜。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