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时,青松道长做好饭菜招呼我一起用餐,他还特地捧出一小坛陈酿,可惜我不喝酒,他只能自斟自饮。

  这道士一喝起酒,话就多了起来。我在一旁安静的听他说话,有时也会问些死亡谷相关的事情。

  据他所说,他是个孤儿,从小被师傅收养带大,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我有些不可思议的打量着他,从外表看,他最多也就是四五十岁的样子,而且身体状况似乎比我都好些,很难让人联想到,他竟是位花甲老人。

  青松道长的话匣子一打开,就有些收不住,从他小时候学习茅山术法起,一直说到了闯荡江湖时救下木仁大叔。然后又告诉我说,他师傅临终前的遗言里,有一件事情需要他完成,就是前往地狱之门,寻找一件师门宝物。

  至于是何宝物,他也没对我隐瞒,还给我讲起了这宝物的来历……

  茅山宗最辉煌的时期是在宋朝,传说北宋元祜元年(公元一零八六年)的一天下午,宋哲宗煦太后盂氏一时不慎,竟误将一枚小小的绣花铁针吞入腹中,当时朝内御医束手无策,母后坐以待毙,哲宗皇帝心急如焚,日不能食,夜不能寐,于是下诏广贴榜文,四处寻找名医。

  可是过了数日,举国上下仍无一人能医此疾,哲宗皇帝气急交加,心如刀绞,哪里还有什么心思处理国家大事。

  正在哲宗皇帝十分焦虑之时,忽闻有人上奏道:“圣上:宫门之外来了一位仙风道骨的道长,言说自己可治太后之疾,愿为国分忧,为太后解难……”

  未等此人说完,哲宗帝便急不可待地命左右将那道长接入宫内。

  “不知道长尊姓大名?隐居修炼于那座灵山福地?有何神奇术能医母后铁针入腹之疾?”哲宗皇帝见道长之后开门见山地问道。

  只见那道长不急不忙的回答道:“贫道姓刘,名混康,宇志通,常年居于江水之东的茅山之中,与青山白云为伴,曾在山中跟随茅山道教,上清派第二十四代宗师毛奉柔道长,学得了一点浮浅的道家秘术与医道,今闻太后有难,特地赶来想尽犬马之劳,为皇上分忧解愁,为太后治愈铁针入腹之疾。”

  哲宗皇帝听完道长回答之后,心中十分高兴,顿时脸色由愁变喜,并满面笑容地对刘混康道长说道:“道长若能治好母后铁针入腹之疾,朕定要将您留在京城之中,并为您修建庙宇,并赐金银财宝,让您享受人间一切荣华富贵。”

  “贫道这就前去一试。”刘混康道长如此回答。

  刘道长见过太后,拿出丹药与神符,施法后让太后服用,太后呕吐不止,很快就将绣花针吐了出来。

  至此,皇帝龙颜大悦,请刘道长留在京城上清储祥宫,为此宫住持道长,并赐其号为“洞元通妙法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