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0072章 令人发指的难度 上

  在开始大满贯赛事之前,岑牧需要先熟悉青鸾的性能。

  现有的飞行车操控极限标准是通过采集各个层次的赛车手,近万人的数据分析出来的,五十四个控制阀门,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业界有很多配置方案,最常用的方案是:4—4—10—10—10—16的配置方案。

  看起来,赛车手要单凭双手控制五十四个离子阀门、两个动力螺旋桨、两翼和尾翼控制器,并监控几十个仪表盘的数据,难度超乎想象。

  实际上,情况并非所想,顶部和底部的四个阀门是智能绑定的,由一个控制球控制方向和输出功率,左右两侧的阀门也有智能绑定,有专门的软件辅助操控,所以,用十个手指操作,也是可以的。其实,手动驾驶最难的地方不是操作,而是在极端的时间内的反应速度,及时的反应加上正确的操控,才是手动驾驶的难点。

  季风大满贯赛事考验的就是人类的极限——极短时间内的快速反应能力、长时间的高度集中注意力、手速和细腻的控制能力,需要达到人类极限,甚至是超越极限才能成功,因此这项赛事才有这么低的通过率。

  青鸾本身重量没有太多增加,而在左右前后增加了十个推进器,增加方案为2—2—2—4,如此一来推进器整体布局变为上下左右前后4—4—12—12—12—20,这意味着提升了25%的加速性能和20%的转向、制动性能,这种数字的提升已经可以弥补青鸾和顶级豪车之间的性能差距,其代价就是操作难度的翻倍提升。

  因为五十四阀门的极限设计过于完善,新增的阀门控制并不能编入之前的设计体系,智能单独抽出来控制,多出的十个阀门需要单独出来控制,所以难度大幅提升(如果有大公司的团队参与进来设计,重新规划六十四阀门设计,是可以大大降低操控难度的)。

  郑跃在青鸾揭幕的第一天,差点把它给整挂了,就是这个道理。

  岑牧进入新手区,开辟了一个私人房间,开始着手熟悉青鸾的性能。

  底部的升空动力,顶部的推力,千米加速,极速制动,左右极速转弯半径,分段速度的转弯半径,静止浮空动力,空气动力,等等。

  由于岑牧大脑的优势,他可以通过数据建模,最快速度将这些性能量化,通过计算能力选出最优的处理方案,从而避免漫长的赛车手直觉形成过程。

  岑牧在虚拟空间中肆意折腾这辆青鸾,基于他的体念,越是粗暴的尝试方式,就能越快熟悉青鸾的性能。

  ……

  这一折腾就折腾了四五个小时,差不多把岑牧所知道的特技动作都玩了很多遍,中途把青鸾玩坏了两次,自己“死亡”一次,勉强形成了一点点车感,也彻底完成了青鸾操控数据的建模。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