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药园是三座荒山中,距离莫家最远的一座,眼下药材还未长成,不用担心会有人来偷挖,不过,每种药材的习性有所差别,总要有人时时照看着才行。

  四十多亩荒山有三十余亩种上了药材,面积着实不算小,村子里没人懂得打理药园,莫颜最近跑了几家医馆想挖个懂行的人来打理,却始终没有遇到合适的,倒是她忙里忙外累的够呛。

  如今,莫家四月初育的秧苗已经长好,梯田的地也灌满泉水,只等着插秧苗。插秧是件轻省的活计,除了晒一点儿,腰腿弯久了会酸疼外,并不需要费力气,每天还有十五到二十文不等的工钱,因此,村子里但凡有空,手脚利索插秧快的村民,都自发的跑去插秧了。

  稻种是前世的杂交水稻,秧苗的间距和行距有一定的要求,不能过密,不然容易减产,除草除虫也不方便。

  尽管一开始就提醒过,莫颜还是有些担心有人按照以前的间距插秧,待药园里的事情忙完了,她特意去了那片梯田。

  当她来到田里,看到已经插好的几亩秧苗密密麻麻的聚集在一起,间距只有她所说的一半时,莫颜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一位丁姓的老大爷见她神色不对,苦口婆心的劝道:“颜丫头,老汉我种了一辈子的地,就没有见过谁家秧苗的间隔像你说的那样宽!这水田土层浅,又是没有种过庄稼的生地,真照着你说的间隔来,秧苗发棵了肯定长不拢,这不是白荒了地?”

  知道老大爷是一片好心,莫颜并没有生气,只是拔起几棵秧苗解释道:“丁大爷,您是种田的好手,您说的也很有道理,只是这秧苗真的跟以往的不一样,发棵可厉害着呢!您看,寻常的秧苗育好了,都是单棵单株,而您手里现在拿的,至少发成了三株,这发棵是不是比以前的秧苗好?现在这么插下去,等成活了再发棵,肯定更厉害,可是间隔这么窄,发棵了连长的地儿都没有,到最后挤在一起,肯定会枯死的!”

  听着一老一小争论起来,其他的村民一边插秧一边竖着耳朵听,他们也看出这秧苗的不同,可是他们以前也育过秧苗,没有育过这样的,也没有见别人育,就不太相信莫颜的话,认为这秧苗像她说的那样,是托人从别处找来的新种,插秧的间隔不能小。

  丁大爷看了看手里的秧苗,对比着逃难前自家育出来的秧苗,不由得点点头道:“确实这样,这秧苗育成的时间跟以前的秧苗差不错,可发棵却是厉害多了,这刚插在田里,看着像是插了七八天的。”

  见他终于认可了这一点,莫颜再接再厉:“丁大爷,我也不知道这秧苗到底起了什么变化,可它发棵这么快,肯定能比原来的秧苗发棵要多,这么一来,间隔要是窄了,可不就挤着了么?再则,这间隔宽一点,也就是少收点粮食,要是间隔要是窄了,到时候除了田边的,中间的禾苗怕是都要枯死,那就真是绝收了!”

  一听到“绝收”,丁大爷的面色终于变了。庄户人家就是靠天吃饭,要是因着秧苗的间隔问题而绝收,那还不把人给呕死?

  最终,插秧的村民还是听从了莫颜的话,将秧苗的间距扩大了些,至于已经插好的几亩,莫颜也没让他们拔了重来,留着做个反面示范也好,不然总有人觉得间距小了,下的秧苗多了收成会更好。

  一百二十亩水田面积不小,在没有插秧机,光靠一百五十个人工的情况下,插了足足三天才全部插完。秧苗插下去只是第一步,收成好不好,就要看后续的打理。毕竟灵泉水不是万能的,它助长了秧苗,促使秧苗快速成长,却也会便宜了田间的野草,甚至养肥了害虫,因此,后续的打理一点也不能马虎。

  莫颜只在空间里种过水稻,空间里又没有野草害虫,种下去只需等着收获,如何打理水稻她一点经验也没有,于是就打算找人来做这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