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过,通过几日相处,莫颜对两位夫子的品性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很注重自己的德行修养,做不出从学生身上搜刮钱财的事情来。

  当初找夫子,几位村长也一致认为夫子的品行更重要,师者不正,又谈何育人!莫颜发现,前来报名的孩子前前后后有将近一百个,多是六到十岁的孩子,十岁以上的孩子鲜少看到。想了想,就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十岁以上的孩子,已经是半个劳力了,能够留在家里干活给家里带来收入,通常家里就不大可能让他们入学念书。

  另外一个原因,也是一个家庭无法同时承担两个孩子的束脩。虽然束脩不高,每年只需交五百文钱,但是笔墨纸砚以及书本价格极高,一年少说也要三五两。

  如果两个孩子一起上学,一年就要花去差不多十两银子,要知道几个村子穷苦人家居多,辛辛苦苦一整年,也不一定能存到五两银子,十两之数在绝大多数人眼里,无异于天文数字。

  家境普通的人家,谁也没有这个魄力一下子送两个孩子来读书。能够送一个来,怕也是斟酌了良久,才下了决心。

  父母们知道读书不一定能让孩子中秀才高中举人,将来能当大官改换门庭光宗耀祖。大多数只希望孩子不要当睁眼瞎,能够识文断字,以后去到城里当个账房先生,不用像爹娘那样,辛辛苦苦在地里刨食就满足了。

  再则,许多人认为家里出了个读书人,就会多几分文气,就算儿子不成,让孙子耳濡目染也是好的,指不定时间久了,家里兴许能出个文曲星呢?

  两位夫子皆很负责,莫颜在这边给孩子们做入学登记,他们在那边跟孩子们聊天,看似只是闲聊,寥寥几句却能大致把孩子们的性格、思考问题的方式摸清楚,如此对孩子们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以后能用合适的方式教导他们。

  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三人才把孩子们报名入学的事情理清楚。统计过后,几个村子加起来,一共有一百二十三个孩子报名,俱把束脩交齐了,一共有六十一两五钱银子。

  这些银子除了用做二位夫子的束脩,剩下的银子差不多能用来对学堂进行日常的维修维护。

  当初定下报名日子的时候,几位村长一致请求束脩由莫颜来掌管。一则莫家不缺这点银子,不会贪了去,二则修建学堂莫家出了大头,给莫颜管谁都没话说。

  莫颜本来不想接这事,可是学堂的日常维护确实需要有人来负责,她只得答应下来,把这事交个了唐心。

  今日只是入学报名,后日才正式开课,村民们就带着各自的孩子陆陆续续回家了。莫颜留下来帮两位夫子收拾东西,李秀就过来了,冲着两位夫子行礼后,对莫颜说道:“今儿个馨儿下厨,就叫我过来叫你回去再品评一番呢。”

  莫颜一听,忍不住笑了:“做了哪几道菜?可别又拿凉拌番茄来充数。”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