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乔瑜对这些话一般都是左耳进右耳出,脸上挂着客气的笑容,也不接话,就等她说到无话可说。

  果然,周姨看跟她聊不起来,很快也就熄火了,最后邀请她:“你俩回来还没吃饭吧,叫上你妈来周姨家吃午饭不?”

  乔瑜知道这是客套话,熟练地回答:“不了周姨,下次吧,我妈还在家里等我们呢,她做了饭。”

  “诶,那行,那你俩快回家去吧,你妈成天念叨你,回来一趟得高兴坏了。”周姨拍拍她的手,道。

  林一安虽然是申城人,但不会说申城话,最多能懂听个十之五六。眼下到了镜湖,即使同属吴语区,方言隔几条水听起来就大不相同,在两人对话的过程中完全两眼黑,直到乔瑜带着他跟周姨告辞,才出声问她:“你们刚才说了什么?”

  “没什么,夸我成绩好呢。”乔瑜当然不会告诉他是什么一胎二胎的事,随口搪塞回去。

  “哦。”林一安闻言也就不再多问。

  刘家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因此乔瑜的家在整条街上是数一数二的好门面,用镜湖当地的话来讲叫“台门”:正门上有一块红金色的木匾,上书“刘家”两个字;两扇黑漆的杉木实榀门,标志着家中小有财富;门前有一块凸出的“台门斗”,其下是象征着“步步高升”的三级台阶,看起来就很气派。

  林一安在这之前并不清楚乔瑜的家境,看到这气派的门面也有些惊讶。等推开大门,最先看到的就是雕刻着牡丹与长寿鸟的影壁,样式很考究,右手边还有两道门,角院一道花园一道,往左走则是前院,通过仪门才是第二进院。

  他大学时期专门研究过中国的传统民居,眼下看到这儿,基本能判断这是典型的四合院布局。只不过南方的湿气比较重,为了增加活动空间,在此之上加盖了二楼,就形成了天井结构,对一楼的采光稍有影响,但好在乔瑜家的院子大,整体看来还是亮堂的。

  但乔瑜住了这么多年,对这些没什么感觉,相较于她之前住的四进的刘家大宅,这座院子三进的规格不算什么,花园也不如大宅里的气派。这会儿找了圈发现没人后,示意林一安先把行李放下来,然后到后院去找她妈。

  果然,刘莹今天为了迎接他们俩,早早去市场里买了菜,现在正在厨房里忙活。一看到她就惊喜地放下了手里的菜刀,用厨房纸擦干手上的水渍,一边解开围裙一边问:“回来啦,一安呢?”

  “在外面。”乔瑜回了句,目光落在她今天过分隆重的打扮上:头发大概是这几天才烫的,还残留着发廊里那股定型水的味道,脸上也化了全妆,穿了套深蓝色的套装裙,还踩着细高跟,看起来要比平时年轻十多岁。

  但好看归好看,乔瑜看她这副迎接贵宾的阵仗只觉得好笑,一边帮忙把围裙从她脖子上摘下来,嘴上说了句:“你怎么平时不想着好好打扮,每次都临时抱佛脚,这头发烫的一点都不自然。”

  “啊,不自然吗?”刘莹一听这话就没信心了,不确定地摸了摸自己的头发。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