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让孟时衸有些崩溃。

  他自然明白这是谢夕瑶干的,但他却不好差人禁了这故事的传播

  一来是现下禁也晚了,他可以不许说书的继续说,但挡不住已然听说了这个故事的百姓交口相传。“交口相传”还最容易传出五花八门的版本,还不如让大家都去听夕瑶愿意让他们知道那一版。

  二来,那故事还写得十分有分寸。他听了个大概,不得不承认那都是实情,而且正如夕瑶说的,既没有丢谢家的人,更没有折损皇威——这样的故事本是让百姓觉得上位者有人情味的,强给禁了,不就适得其反了吗?

  所以孟时衸一时也没什么辙,左思右想之后先差了人出去,寻了个完完整整的话本回来看,看完之后更气得哭笑不得!

  故事写得也忒诚实了,里面一点弯都没拐地直接挑明了两个人对对方的爱慕之情。还明说了他因为身体抱恙多年,不肯拖累于她,所以忍痛割爱断不肯娶,而她还在痴心等待,不惧守寡,只觉能跟他厮守一天是一天云云……

  孟时衸不出宫门都能猜到百姓们读完这个故事会是什么反应。

  现下京里肯定在大叹他们是一对情投意合且互相体贴但因现实缘故不能成就一段美满姻缘的苦命鸳鸯!

  孟时衸运着气在东配殿里转了几个来回,而后又定住心。他想了想,夕瑶这么做该是想用京中百姓的呼声对他施压,那他扛住压力绝不松口娶她就是了。他不答应,父皇绝不会下旨,百姓的呼声再高也没用。

  于是他就这么冷着这件事,不理会故事在京中传得有多广,也不在意入宫的宗亲们好不好奇,任凭旁观者对他们的故事感动落泪。

  与此相关的事他只做了一件,便是将京中尚未娶妻的年轻男子列了个单子,又择了几个自己清楚品性的出来,最后揣摩夕瑶的喜好,圈定了几个。

  然后他去求了父亲,央他写道圣旨。若夕瑶始终不肯退让,万不得已之下他就把这道圣旨拿出来,直接将她嫁了。

  她会很生气、会不喜欢,但也总比嫁给他强。

  不论怎么样,凭她的出身,饶是她再不喜欢,夫家也还是会好好待她一辈子,怎么说也比嫁给他然后守寡强。再说,还有句话叫日久生情呢。

  如果她因此怪他,那就由着她恨他一辈子好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