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韦相对谢太皇太后,那是既钦佩,又防范。

  尤其,先时谢太皇太后因故将元宁帝禁足,虽然韦相对元宁帝办的那事儿亦颇有微辞,但,元宁帝毕竟年轻,韦相相信,年轻的君王终会成长为一代明君。如今,元宁帝总算得到了慈恩宫的谅解,韦相都不禁松了口气。

  韦相还给元宁帝出了个主意,今太皇太后千秋将近,韦相建议元宁帝为谢太皇太后大办千秋宴,让天下都看到祖孙其乐融融。

  元宁帝笑,“这主意好。”

  他还想借着给太皇太后办千秋节礼的当口,看能不能替生母求个情,他从宣文殿出来,生母曹太后还被关在寿康宫念经呢。

  不过,这回元宁帝学聪明了,而且,他开始有了一点儿耐心。

  他眼下并不提曹太后之事,就是老老实实的早中晚按三顿饭的时间过去慈恩宫请安,见到弟妹们,亦多有关怀。尤其二弟穆熠,元宁帝还夸穆熠懂事,孝顺,课业好来着。把穆熠夸的很是不安,私下想着,以往大哥倒是个和气人,如今虽是赞我,我怎么反倒觉着凉嗖嗖的。

  穆熠琢磨着元宁帝夸他那几句,课业好什么的,穆熠不是个没眼力的,他课业再好,也不敢超过元宁帝的。就是有时皇祖母问他们功课,元宁帝说不知道的,穆熠就更不知道了。懂事孝顺?他也没做啥啊?就是按以往那般,一天三顿去皇祖母那里请安,偶尔留下吃个饭,看皇祖母不大痛快就哄皇祖母高兴……

  这个,穆熠立刻警醒了,这个,大哥不会是看我总去慈恩宫,多心了吧?

  孩子的成长很大一部分在于所接受的教育,但有时,更多的也在于天性。

  穆熠分析出这种可怕的结论,一时也坐不住了,连忙去找他娘戚贤太妃商议。戚贤太妃与曹太后,那是多少年的老对头,只是如今人曹太后母凭子贵得了意,戚贤太妃没有皇帝儿子,只是个太妃罢了。戚贤太妃听儿子一说,便道,“皇帝叫太皇太后她老人家不痛快,咱们既知道,难道不去劝一劝她老人家,让她老人家开开心。你也想想,太皇太后也是六十多的人了,现下还为着江山社稷操劳。老人家这样的辛苦,为的什么,还不是为的老穆家的江山?你皇祖母又是这样的疼你,你一出生,你皇祖母就说你以后定是个贤明的人,还为你取了名字。咱们做不了别的,就得做些力所能及的,咱们坦坦荡荡,也不惧人言。”

  穆熠一想,这也是,总不能为着元宁帝不大喜悦,他就连皇祖母也不亲近了吧?

  这也忒没道理了。

  穆熠听他娘一说,心里的主意也就定了,悄同他娘道,“陛下也是,要依我说,柳姑娘比那曹姑娘强百倍……”就是穆熠这未经人事的都觉着,那随便没名没分就跟了男人的,这能是好闺秀么。

  戚贤妃嗔儿子一眼,“这不是你该说的。你只要记得这个教训就行,但凡宠妾灭妻,都非正途。你父皇,当年与你苏母后成亲一年无子,方纳得侧室。你皇祖父,当年是三年无子,方纳的侧室。夫妻之间,倘一心一意过日子,那是再好不过。你待她好,她自然会待你好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