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因此接下来的行程纪衡的心情就特别的好,甚至他还以锻炼为名,指挥着几个年轻人做了不少事情。

  虽然现在都还是籍籍无名的寒门士子,但只要想到这些人日后的名声,再看看他们乖乖的在自己手底下做事,纪衡莫名就觉得有点爽=v=

  到达颍阴的时候,纪衡照例去拜访当地大儒,然后又去拜访荀氏族学,和外面的那些学馆不同,荀氏的族学只对家族内部开放,教书的先生也多是姓荀的,都是族内学问好名望高的人,若有外面请来的,也必定是一方名士,否则根本进不去荀氏族学的门。

  纪衡当即就有些感慨:“荀氏兴盛不是没有道理的啊。”

  荀氏族学虽然大部分时候不对外开放,但那也只是不收外面的学生,有人来拜访参观一类的,只要对方面子够,他们也是不拒绝的,也经常和周边学馆互相交流,因此纪衡也得以入内参观。

  而在看了一圈之后,纪衡承认,凡是能够兴盛三代以上的家族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如荀氏对家族子弟的教育就非常重视,从启蒙开始就有人教导,教书的人不仅学问好,气度品性更是看重,他们家养孩子,教出的孩子不仅要读书好,品德操守也是一定要好的。

  纪衡在荀氏族学内看了看,只觉得小到拿着笔写大字的,大到那些对各类经典如数家珍的,个个气度不凡,哪怕是个小孩子,他与之说话也能察觉到人家自带的那种气度。

  ……难怪能出荀彧那样的人物啊。

  纪衡想着,荀彧或许聪慧,或许放在别家也会能学成一身本事,但若无荀氏这样熏陶,恐怕荀彧也不过就是个寻常聪明人罢了。

  纪衡并没有见到荀彧,当然,名字他比较熟悉的人这次一个都没遇上,但这并不让纪衡失望。

  他看到的东西就已经很有价值了。

  看过了荀氏的族学,你才能知道他们家那样的优秀的家族子弟都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养出来的。

  纪衡觉得自己收获很多,跟着他的三个年轻人当然也这么觉得,大概唯一觉得没啥感觉的就是曹旭了。

  对于曹旭来说,她倒是看得出荀家的孩子都挺优秀的,很有大家风范,但她对这些事情没兴趣,既不想操心,也懒得深想。

  反正这种事已经有别人操心了呀。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