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8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352章 永镇太平

  朱瞻基有个同母弟弟,朱瞻墡, 为人庄重警觉。

  非常警觉, 警觉到孙太后召他去继位, 他都不肯。哥哥留下了富裕的国家,被侄子糟蹋完了, 侄子自己还成了送上门去的俘虏。思量再三,看到的不只是眼前的皇帝,还有远方的倒霉侄子, 有徽钦二帝的故事‘珠玉在前’, 想也知道瓦剌人会怎么做, 只要朱祁镇还活着,孙太后就会为了儿子有些冲动的举动。边关告急, 京城附近的二十万大军死走逃亡, 自己就算继位也不能罔顾皇帝的性命, 如此紧要之时, 如果当了皇帝,恐怕连宋高宗都不是, 做的是宋钦宗, 到时候尴尬不?

  机智的上表要求立皇太子为帝, 让皇叔朱祁钰监国。

  但残存的一半朝廷早已经一致同意了朱祁钰的要求, 就他登基, 好歹是个二十二岁的年轻人,坐在皇位上有几分威信,看起来也比一个牙牙学语的小孩子可信, 可靠。

  朱祁钰也很果断,把朝廷大事托付给于谦,自己不干预,由他全权处理。

  ……

  朱祁镇非但舒舒服服的做了个俘虏,连带他宠爱的宦官喜宁更是飞快的投敌叛国,给瓦剌太师出了无数敲诈勒索的好主意,不仅提供了明朝重要据点的军事实力和将领实力,还踊跃献计,劝也先不要轻易放弃,拥戴皇帝回京复位,皇帝还没死呢,不能让他弟弟夺取皇位。

  在这件事上,也先和朱祁镇达成一致,采纳了喜宁的建议。

  朱祁镇就亲自去边关城门下叫门,幸好及时立了新的皇帝,双方的命令冲突,谁是皇帝就听谁的。

  于谦:“社稷为重,君为轻。”

  虽然京城里缺乏粮食,十分之九的士兵缺乏甲胄武器,穷到去土木堡战场捡兵器,并调南京洪武年间的库存来用,还没赶上。

  朝中官员人心涣散还有人想撤,皇帝亲自当了带路党,进宫北京城时就被搁在旁边看着。

  但是他守住了。

  负责记录‘京城保卫战’的阴间史官们啧啧称奇,纷纷说:“幸好朱祁镇被抓走了,要不然一定守不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