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过只是片刻,他脸上的狰狞之色便退了下去,走到李朗身侧,俯身问道:“这法子不错,只是上党向来为天下险。又如何杀郡守,夺关隘呢?”

  “小子乃是上党人士,家中有兄弟在郡城为吏。只要派一队勇悍兵将,定能出其不意,攻入郡府!随后再以郡守之名,开关入城,自然能轻易改换城头,断了东赢公后路!”李朗心跳砰砰,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勇兵悍将?孟玖双眼一亮,突然想起了另一档子事。那个匈奴都尉刘渊,之前也说自己年迈体弱,想要返回并州故里,还给他送了不少金银,让他在成都王面前美言几句。正巧匈奴五部不是在并州吗?如果趁这机会,让匈奴人派出些兵马,协助夺取上党郡城,岂不是两全其美?

  哈哈一笑,孟玖拍了怕李朗的肩头:“此计甚妙,我这就去禀明主上。李宾客,此次可是你建功立业的良机了啊!”

  被这阉人拍在肩头,李朗激动的浑身发颤,跪倒在地:“必不负主上重托!”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一章的背景里涉及两人,一个是嵇绍。在嵇绍被杀之后,惠帝嚎哭不止,司马颖想要为他更衣,以便第二天入城,他却不愿脱掉衣裳,并说出了:“此嵇侍中血,勿去。”的名句。从此“嵇侍中血”就成了忠臣之血的代名词,嵇绍本人也位列《晋书·忠义传》第一人。

  但是嵇绍这人,本质上还是很矛盾的。因为他的父亲嵇康死于司马昭刀下。司马王朝的所有帝王,应该都是他的杀父仇人的血脉。与他相同遭遇的,还有一位,名叫王裒。其父王仪同样是被司马昭杀害,他不臣西晋,三徵七辟皆不就,被称为孝子典范。

  可以说王裒选择了孝,而嵇绍这个曹魏公主所生的孩子,却选择了忠于司马一氏。估计这跟嵇康的托孤也不无关系,嵇绍从小便是被他父亲的好友山涛抚养长大的,成年后便在他的举荐下为官。赵王造反,升任他为侍中,后来惠帝复位,他仍任侍中。齐王再反,他同样尽忠恪守,直谏齐王。可以说从始至终恪守着一个臣子,而且是忠臣的本分。

  也许这里,也有嵇康名句的作用吧:“内不愧心,外不负俗,交不为利,仕不谋禄,鉴乎古今,涤情荡欲,何忧于人间之委曲?”

  另一个人,则是被司马颖杀害的安东王的侄子,司马睿。因为安东王司马繇被无辜杀害,司马睿心中大恐,漏夜逃出了邺城,返回自己的封地琅琊国。后来投入东海王阵营,被派去管理江南。这人,便是之后的东晋第一位皇帝晋元帝,也是“王与马,共天下”的来源。

  第109章 夺关

  十几匹快马行在路上, 走得并非官道, 而是通往滏口陉的近道。这里也是翼州通往并州的咽喉要道, 曾经魏武帝还在此迎战袁绍之子袁尚,以少败多。故而,滏口陉便成了魏国重镇, 设临水县拱卫此陉。

  不过毕竟是两州交界。位于翼州的入口,由司马颖掌控;位于并州的出口,就只能落在司马腾手中了。所以并州大军才没有选这条陉道出兵,而司马颖也无法从这里攻击上党腹地。但是大军不能走,几匹马还是可以通行的, 尤其是这队人马里, 还有一个是上党郡吏的兄弟。

  “李宾客, 你确能通过此陉吗?”马背上,一人大声问道。

  “定然能!”李朗的骑术不大好, 如此纵马而行, 实在不敢放开了说话。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