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说完,再去看桓行简神色,说不上是个什么形容,目光追随着他负手走了出去,几人面面相对,都跟着走了出来。

  “不管那几个将军献计如何,兰石的意思,都是不要我出兵了是吗?”一股清寒吸入肺腑,桓行简的脸上也是冷的,傅嘏重压之下,依旧坚持己见,点了点头。

  这边虞松勉强开口:“兰石的计策要看成效虽须时日,可最为稳妥,昔年魏武不听贾文和之计,以致赤壁大败,大将军当以史为鉴,先文后武,徐徐图之。”

  树头上,枯枝乱响,寒鸦栖息,冷风肆意打着旋儿地将几人吹得衣袂纷舞,气氛静得诡异。卫会那张少年明媚的脸上,轻轻皱了下眉头,打破僵局:

  “会以为,这一战,大将军未必就不能打。诸葛恪这个时候刚升了太傅,急于立威,我军不出他只会更加得意。如今,我朝在东吴看来想必是势弱可欺,毕竟,太傅诛王凌后身逝,在他们看来我朝怕无人可堪大用了,东关口陈兵,实为试探,到时大举北上也未可知。不若此时,大将军先发制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只留心一点即可,”他把双手一伸,是个作揖的模样,“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大将军可遣四方将军,勿要亲身涉险。”

  说得那两个哑然,看桓行简一脸的莫测,颇有兴味地看了眼卫会,丢句“我知道了”,就此出门,不知去向。

  院子里,留他几个在这喝冷风也浑然不觉,虞松忍不住怪卫会道:“士季,你添什么乱呐?”

  卫会哼哼笑,抬脚进屋抱起他心爱的小手炉,在怀里捂着,转头对被风刮出一脸惨青的虞松道:“难道,你们看不出?诸葛恪如今同大将军是一样的处境,都需要立功立威。大将军想打这一仗,事成,则权势加矣,事败,”他又笑得轻佻,“那要看大将军有没有本事收拾残局了。”

  话说着,面上露出一股少年人才有的锐意进取,“我要是大将军,我也打,为什么不打?万一抓住这次的机会了呢?一将功成万骨枯,倘是我能登顶,踩着累累尸骨上去又如何?”他难得有些肃然,“你们不是大将军,这一战,对他来说其实从来就一个选择,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他如今处境不用我说你们也明白,有些河呢,表面上看是风平浪静,其实底下暗礁密布,暗流涌动。事情若不好了,诸位毕竟一个个都是智囊,不跟他,还能跟别人去,可大将军能跟谁去?我劝大将军险中求胜,才是正道。”

  言辞露骨,眼尾一泄凝聚而起的森寒之意,卫会笑着继续找点心吃去了。

  三五日后,几位将军的上书一来,果然五花八门什么计谋都有,有求稳的,有求险的,拿到朝廷上,文武百官一商讨,更莫衷一是,吵得乌烟瘴气。

  皇帝对军国大事可谓一无所知,一时觉得这人说的有理,一时又觉得那人倒也不错。踟蹰间,想起太后的话,把局面朝桓行简身上一推,立即迁他为大将军,假节,命他自行定夺。

  傅嘏心知桓行简对毌纯等人伐吴之计也不甚满意,唯有诸葛诞,最能贴合他心思,见他主意既定,只能赶紧去部署粮草辎重。

  主帅人选定的不是他人,正是太傅生前深受信任的胡遵。桓行简对胡遵的了解,仅限辽东一役,论能力胡遵其实在诸葛诞毌纯等人之下,可他对太傅最忠心,桓行简几经考量,还是定了他。

  桓府里,桓行懋刚走没几日,又匆匆自许昌赶来,一身重甲,没来得及换,铿锵铿锵地连张氏也没顾上,直奔书房。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