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也源于古人对鬼神的敬畏,古人认为玉可以防止灵魂出壳,可以保证尸体不腐烂,正是缘于这种说法,西周时期出现了玉覆面,这种特殊的丧葬用玉,是用它用各种玉料对应人的五官及面部其他特征制成饰片,缀饰于纺织品上,用于殓葬时覆盖在死者面部。

  当然,这种奢华的丧葬品仅出现于贵族墓葬中,玉覆面在两周盛行一时,发展到汉代成为备受世人瞩目的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丝缕玉衣等等,即用玉密密地包裹死者全身,这标志着丧葬玉发展到巅峰。

  “这种葬制被称为玉敛葬,除了古人认为玉石能确保灵魂不会出窍以为,另一个原因就是通过玉器同尸体的接触而起保护尸体的作用,使之不朽。”叶知秋一边整理面罩一边说。“但最关键的原因,玉敛葬的面罩是用来护尸目。”

  “护尸目?”宫爵有些疑惑。“还奇怪的叫法,人都死了,还用保护眼睛?”

  “人死灯灭,和前尘往事一刀两断,最怕的就是有放不下的牵挂,这样死者会难以安息,在周礼的葬制中对于瞑目极其看重,并且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制度,这便有了后来的缀玉面罩,即据五官形状和大小制作玉件,钻以细孔,按应在位置系连在一片织物上,覆于死者的脸部。”朱七点燃烟杆深吸一口说。“这种面罩就被称为护尸目,象征让死者无牵无挂的安息之意。”

  “护尸墓在西周之前的王室之中相当盛行,随着时间推移,玉覆面玉件的配置格式越来越简洁,但是由于眼睛在人的五官中最为重要,所以不论怎么简化,眼玉是不能去掉的。”我点点头告诉宫爵。

  “考古出土的玉覆面大多都是汉代,面罩上的五官纹饰都是紧贴在死者面部,而且护尸目都是闭合的眼睛,可这处棺椁中的玉面罩却完全相反。”田婉清看着面前复原的面罩疑惑不解。“五官的纹饰向上,而且护尸目的眼睛是睁开,好像在死者脸上戴了一个面具,这在之前的考古中从未发现过。”

  “面具?”我一愣走到田婉清身边,低头看向复原的面罩,顿时在心里大吃一惊,我虽然失去记忆,但是在神域的记忆却在魔国记起,眼前的面罩竟然是神域之中,归墟祭司脸上所戴的装饰。

  我眉头紧皱,这些玉片尤为眼熟,仔细回想曾经在昆仑金阙的黄帝棺椁中也看见过,因为玉片散落所以当时没在意,但玉片的样子竟然如出一辙,就是说黄帝驾崩后脸上也戴着同样的玉面罩。

  由此可见这个风俗由来已久,黄帝接触过月宫九龙舫,上面那六个人都是归墟祭司,在黄帝心中被供奉为神,死后戴着神的面具应该是一种崇敬和向往,这还好解释和理解。

  可是虢公鼓距离黄帝时期有几千年,西周古墓中并非没有发现过玉覆面,但是像这样的绝无仅有,如同田婉清惊诧的那样,完全是第一次出现。

  一个诸侯国国君,怎么会戴着归墟祭司的面具呢,难道眼前的这个墓主和月宫九龙舫有什么关联?!

  第621章 玉石棺底

  但我很快又推翻了自己的猜测,从时间推算,虢公鼓存在的时候,月宫九龙舫还停泊在昆仑金阙,他是不可能接触到那艘船,至于提前离开月宫九龙舫的两名归墟祭司,就连他们的后人都不知道其下落,虢公鼓更不可能知道。

  怎么想虢公鼓都不应该接触到归墟祭司的面具,我重新环顾眼前这座黄肠题凑,原本只想着能在这里找到九龙程瑞尊的下落,万万没想到,这座古墓竟然和月宫九龙舫扯上关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