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要知道,在战马匮乏、养战马成本又高的中原,一方军府所能供养的骑兵能有数千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可九源却拥有一支数量如此庞大的骑兵部队,这怎能不让天下诸侯畏惧。

  而这也正是九源兵力为全国最强的关键,当然也是楚天尧忌惮楚天承的原因。

  此外,除去这六万正规军,九源下辖各州也有一定数量的府兵,战斗力虽与正规军不可同日而语,但合计少说也得有万余吧,数量亦可小觑。

  是故,九源的总兵力远远超过其他军府,甚至完全有能力与中央禁军一战,试问楚天尧怎么可能将九源实权,尤其是兵权真正交给楚天承呢?

  然而,楚天承的主帅之位以及兵权皆为昌盛帝所赐,那两万骑兵也是当年昌盛帝留给年轻有为的楚天承的,即便是楚天尧也不好敕夺。但他却可以架空楚天承,至少在外人看来,楚天承还是九源之主,只不过是他自甘堕落,以至“无力承担”九源守边重任罢了。

  所以,如此既无财政实权又无实际兵权还从未踏足过辖地的主帅,大概整个大魏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了。

  不过,厉王看起来对这些似乎毫不在意,在大位易主后就摆出一副“我对做官没兴趣,对皇权更没兴趣”的姿态,不仅不再沾染朝政分毫,而且整日流连于烟花之地,各种不雅传闻闹得满天飞,让天启帝直叹皇家不幸,有如此败家儿,像极了一位恨铁不成钢的仁慈兄长。

  而在世人看来,貌似事情也果真如此,厉王风流成性,不成体统,败坏皇家声誉,不堪委以重任,而楚天尧却以无上尊崇的爵位供养着他,且多年来对他诸多荒唐行为一再容忍,让官员百姓都感动不已。

  便是公开场合,楚天承也从来都没个正形,而楚天尧却始终宽厚容忍有嘉,却哪里知道他们兄弟二人暗地里的较量。

  多年来,楚天尧始终密切监视着楚天承的一举一动,一个拼命想找错处却无从下手,一个拼命装糊涂,坚决和朝堂撇清一切关系。

  花费近二十年才建立起一个深入人心的“风流大王”形象,楚天承瞒得了所有人,却唯独骗不了楚天尧。

  无论楚天承堕落成何等模样,无论他表现得多么无心权位,无论他表面上看起来有多无害、多么没有威胁性,楚天尧都从未信过他当真会一直甘于平凡堕落下去,自然也绝不可能放松对他的警惕。

  而楚天尧之所以如此忌惮楚天承,除了当年的庚寅旧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楚天承与悯太子楚天祁皆为昌盛帝之嫡子,而他却是庶出,虽说如今已无人再敢提及此事,但在这个嫡庶有别、长幼尊卑极度分明的时代,庶出始终是他的逆鳞,更何况厉王从前就很受昌盛帝的器重。

  再者,他的皇位本就得来不正,无论他如何围堵禁口,仍是难堵悠悠众口,让本就狠毒冷血的他更添狭隘多疑,为君更是刻薄寡恩,只是面子上的功夫他一直做得很到位罢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