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对于自觉已经长大,却还没到政府招工的十八岁年龄的半大孩子,以及超过六十岁,却还想补贴家用的老人来说,宁家农场就是他们唯一能额外赚钱的希望。而且宁家还是个厚道人家,就算是跟着大人过来上工的七八岁的孩子,除了能帮着做饭的阿姨削削土豆皮,洗洗碗,什么也干不了,宁启言也让他们跟着一起吃免费的大锅饭。

  对于宁启言一家来说,满打满算不到十个干不了太多活的小孩,就算撑破肚皮,又能吃掉几碗饭。他们不扶贫,却也不是不近人情。带孩子过来的这几家,都是些实在找不到可靠的人帮忙照看孩子的人家,这年头大家过的都不容易,要是为了干活,再给孩子弄丢了,这几家还活不活了。所以他们也就睁一眼闭一眼,刚开始这几个孩子的家人还单独给孩子带饭,不让自家孩子蹭大锅饭吃。对于他们这么自觉的,不愿意占便宜的做法,不管是出于怕丢了工作,还是其他原因,宁启言都愿意让一步。

  让的这一小步,对于宁启言他们来说,多消耗的粮食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却换来大家口口相传,都说宁家厚道,宁启言觉得简直太划算了!

  他们家的农场这么大,不可能只为了自家自给自足,将来肯定要对外销售大部分的出产。就算只卖粮食蔬菜,也能算是个小商家,对于商家来说,能被大部分人扣上“厚道”二字,远比花大钱打广告效果好得多。

  这也算是误打误撞,就算是做什么事都先算计一遍得失的宁启言也没想到只是随手而为的一件小事,就能得到这么好的效果。

  随着时间的流逝,知道宁家农场不限制年龄招工的人越来越多。

  原本宁启言他们还想着八月份之前,能开出多少地,今年就先种多少粮食,但半个多月后,苍云山上的第一季玉米还没收获,宁家农场所有的土地都被耕种下第一波种子了。

  而计划中的二百亩地的大棚也已经全部建成,就等着墙面干透,就能开始进行蔬菜的种植。

  在此期间,白诚毅他们两个月的重建工作也干完了,除了董文安,其他人全部收拾东西,离开了依旧还在建设中的新城。

  曲东带着柯成伟和王志翔回到苍云山,眼看着玉米就要收了,紧接着又是炎热的酷夏,山上的地需要人力收割和浇水。现在山上只有张平国和杨宇两个男人在,根本忙不过来。

  而白诚毅和张伟,还有汪洋,三人没回山里,直接来到农场帮忙。

  灌溉系统的铺设早在刚开始招工的时候,何俊就带着各个驻地出的工程兵过来帮忙建好了,如今已经能够正常使用。不光是何俊所在的第七驻地,其他驻地也都按照宁启言共享的灌溉设计图修建了灌溉系统,实用性非常好,一下子就减轻了各家驻地在农耕上需要的人力消耗,空出来大量的士兵投入到其他任务中。这也让各家驻地对于宁家这个蹭着部队的顺风车,承包了这么大一片土地的人家好感度蹭蹭往上涨。

  要不是看着宁家每天参加耕种劳作的雇员那么多,这些驻地都想帮着把宁家直接把农场建设起来。

  对于来自军队的好意,宁启言想都没想就推拒了。好感度的累计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若非之前误打误撞的帮了军队的忙,就算他绞尽脑汁想要拉近军队的关系,都难如登天。所以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指不定以后就会有需要军队出面帮忙的事,可不能随便就消费了这些好感度,就算以后没有大事需要寻求军队的助力,也可以细水长流,慢慢增加来往。

  而且现在的农场不管是耕地、大棚、灌溉还是猪圈养鸡场等,都已经建好了,实在是没什么需要部队出人手帮忙的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