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臣谨遵圣命,必当秉公办理,早日结案。”面对李嗣源的指摘,孔循不慌不忙应承下来。

  堂中官吏有事先听到风声的,也有事先没听到风声的,此时俱都不解的孔循此举为何意。但无论如何,此事至此已叫朝堂皆知,不用多想,不消多久便会传遍洛阳。

  “启禀陛下,臣有本上奏。”就在众官吏以为此事已经落下帷幕时,一名官吏忽然持折出列,“臣弹劾河阳节镇官吏贪赃枉法,欺压百姓,使人家破人亡!”

  此人一出,满堂皆惊。

  就算再迟钝的人,也从今日的朝堂上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味道。

  河阳节度使是谁?

  河阳治州为怀州,乃先前百战军驻扎之地,节度使正是李从璟!如今虽说百战军成了禁军编制,但河阳节镇仍在,藩镇军仍有,节度使也没变。

  众人再看,出列的官吏不是别人,正是御史台四名侍御史之一。

  侍御史弹劾秦王?

  自大唐天成元年以来,还无一名侍御史弹劾秦王,哪怕是向秦王属官发难,也从未有过!

  首先沉不住气的是任圜,他转而盯向李琪,眼中的质问之意显而易见。被任圜怒目而视的李琪脸色阴沉,他身为御史大夫,乃御史台主官,却对今日之事毫不知情。

  况且,无论是弹劾官吏,还是上奏言事,虽然从理论上讲可以直接在朝堂上提出来,但标准程序可不是这样。正常情况下,官吏应该将奏本上交中书省,由中书省进行初阅、甄选后,上呈御前,再作议夺。

  拿到朝堂上“商议”的事,其实基本都有了定论,至少皇帝与宰相们都已心中有谱,此时不过是公之于众,或是集思广益补充完善罢了。要不然百官闹哄哄议论一件事,你一嘴我一嘴,连个方向都没有,不仅没有效率,更容易出乱子。

  今日孔循、侍御史所奏之事,已经违背了这个规则。更何况此乃敏感之事,就更可见其中的猫腻,这就难怪百官们被惊动了。

  不少人悄悄看向李嗣源与安重诲等人,心中暗暗猜想,难不成这些大佬们早已商量好,准备要对付秦王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