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桓真神色一正,擦掉泪痕,“请兄长示下,桓真尊听父君遗命。”

  这一正,那股子柔弱的气质立马变得坚毅起来,却不想,如此一来,反而让桓天的提防之心更重,不怕桓真是个废物,就怕他是个有能耐的。

  “父君命你这次葬礼以后,就回到封地,无诏不可入国都。”桓天凛然的看着桓真,以上位者,以郡王的姿态。

  桓真愕然了一下,随即明白了前代易国国君遗命的原因,这是在担忧他动摇兄长的位置,心中苦笑一下,他是真的没有想过取而代之的事情,“桓真明白,桓真在父君灵前起誓,葬礼过后,桓真即刻返回封地,无诏不入国都,无令不出封地,奉兄长桓天为君,恪守君臣之礼,行臣子之道。”

  郑重的誓言,其中坚决之意,让心怀猜疑的桓天都为之动摇一下,将桓真从地上扶起,“你我兄弟之间,何须君臣般疏远,父君是忧心你我相争。我知你没有争夺之心,可是有用心险恶之人,却想要把弟弟陷入不义不孝之境。”动摇只是那么一瞬,桓天这番话可不是真心实意,是怀柔,也是警告,虚伪的兄弟之情。

  “兄长放心,桓真醒得,绝对不会做出不义不孝之事。”桓真的话是真心实意的。

  “我相信弟弟的,所以弟弟封地之事,我以后也绝不干涉。”桓天将先代易国国君的遗命,挂在了自己身上,对桓真做出施恩之举。各国国君在封地之内的心思,中庭王上是没资格干涉的,尝到了苦果。封国内分封土地的管理者,就要受到国君的辖制。上一代易国国君是对桓真内心有愧,放任桓真行事,桓真的这位兄长,遏制桓真的发展都来不及,怎么愿意看到桓真做到,可惜遗命在前,见证者又多是重臣,还留有遗诏,容不得桓天妄为。

  桓真并没有说出什么不行,反对的话,他确实没有反心,却也不愿受到这位猜疑他的兄长的辖制,他要做的事情太多,他治下之民还不容易过上好日子,他不能让自己的计划,被政治上的你争我夺毁掉。只要一想到自己一心发展封地,还被国都这边弄得束手束脚,不得不分出心思应对,他就头疼,既然兄长开了这个口,让他省了那番烦心事,他怎能拒绝。桓真这或许是来到国都,最让人欣慰和高兴的事情了。

  奉大义,尽人事,应天命的路,并不容易走,现实有太多的妨碍,让这条路变得崎岖,桓真能够做的,就是保持本心,绝不迷失,如何取舍,无愧于心。他也想象第一生的那位一样,在临终之时,可以坦荡的说,他这一生,无愧天地、无愧良心、无愧百姓。

  “弟弟一路急来,还未休息,不如先去休息一下。”桓天和桓真说了一会之后,开始显示自己对弟弟的仁慈友爱之心。

  桓真此时也觉得身上有些痒,就算有清洁术,但是没有梳洗的一路,还是让桓真觉得难受了,而且这样守灵,也是对父君的不敬,“是桓真失礼了,等桓真收拾一番,再来为父君守灵。”

  第七章

  于情于理,桓天成为易国国君的典礼,桓真这个弟弟,未来臣子都应该参加,算算时间,前代易国国君葬礼结束,中庭的旨意到来,加上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正式的仪式起码还要让桓真在国都等候一个多月的时间。不论是桓真,还是桓天,都不希望这一个多月有的时间有变数出现。

  桓天不可能不知道,桓真在国都的时间,已经有不少臣子想要私下勾连桓真,以阴谋的角度去猜想,桓天已经想了各种可能,总之,把桓真留在国都是没好事的,还是赶紧让桓真走吧。桓真一样不耐烦那些私下联络他的臣子,想要回到清静的封地去。有前代易国国君的遗命在,桓真和桓天都有心,桓真顺利不用参加典礼,走人。

  为了展现自己对桓真的宽容和爱护,又给桓真的封地上添了一笔,桓真来时不过十人的队伍,在桓天的照顾下,派遣了一只精锐护送回去,还有两车的婢女,一大推的赏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