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据江曼桢介绍,二太太仅有一双儿女,她所出的二姑奶奶已经出嫁了,四姑娘是二太太的陪嫁丫鬟(已经提为姨娘了)所出,因其姨娘与二太太亲近,四姑娘从小也是在二太太跟前长大的,地位与其他几位庶出姐妹自有些不同,尤其是二姑娘出嫁后,四姑娘如今领着嫡出的月例,想是二太太有意提携。

  结合背景来看,四姑娘羡慕刘青轻松自在是假,为嫡母打抱不平才是真的,顺便也用自己的孝顺来讽刺刘青的“不孝”。然而究其更深的含义,还是在暗示刘青配不上江景行吧。

  才十四五岁的小姑娘,说话就已经这么厉害了,刘青是佩服的,她十四五岁的时候对人情世故还一知半解呢,可见侯府这个大家族确实□□,这些小姑娘们才会一个个早熟的厉害。

  对于四姑娘的话,刘青左耳进右耳出,完全没放在心上,四姑娘是侯府千金不假,但还没有厉害到让她诚惶诚恐,被批一顿就不知所措的地步。

  首先,四姑娘讽刺她不孝的话,根本就站不住脚,阖府谁不知道她娘在跟着老夫人学习佛理啊?

  虽然对于她娘居然意外的同老夫人有共同语言这一点,刘青也很意外,她娘只是读过几本书,也没什么主见,在老家就是逆来顺受的性格,住进侯府也常心虚气短,从不与人争锋——刘青不是嫌弃她娘的性子,但是她想老夫人的睿智,侯夫人二太太她们也都是爽利人,老夫人应该欣赏不来她娘这种性格才对,却不想老夫人这般不拘一格。

  刘青她娘以前只知道去庙里烧香拜佛,从没读过一本佛经,还是到了侯府看老夫人拜佛念经,实在按捺不住兴趣,才在刘青的建议下,打点了老夫人跟前的大丫鬟,传达了她想要借佛书的想法。

  李氏向来是闲不住的,进了京后无所事事,连家都不用她管了,接到了佛书后,便开始虔诚的抄佛经。

  眼前有两桩事,儿子的科举和女儿的婚事,都值得李氏求神佛保佑,要不是刘青拦着,她都想要斋戒沐浴来表达虔诚。

  李氏没日没夜的抄佛经,大概菩萨还没看到她的诚心,老夫人先看到了,在同女师父讨论佛法的时候,偶尔也会派人问李氏想不想去听,一来二去,李氏就成了老夫人佛堂里的常客

  自从李氏开始频繁进出老夫人的小佛堂后,刘青就敏锐的发现,她们母女在侯府的“人缘”好像又提高了不少。

  这些人当然不是被刘青和她娘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后来江曼桢给刘青科普,说老夫人的小佛堂一向不让旁人随意进出,就连侯夫人她们进去,也要先征求老夫人的意见。

  所以李氏一个“外人”,能够如此得老夫人青睐,的确非常惹眼,大概刘青和她娘也是这个时候,才被侯府上下正式看在眼里的,而在此之前,她们的身份只是“三爷的学生刘公子的家人”,说白了她们大概连穷亲戚都算不上。

  不过,侯府上下态度的转变,并不是刘青面对四姑娘的讽刺不为所动的底气来源,她的底气来自于自身并没有犯错,才不惧怕这些无端的指责。

  且不说李氏在老夫人的小佛堂,根本不是刘青打着“尽孝道”的名义就能跟着进去的,就算李氏不在小佛堂,也不代表刘青一定要时刻陪着她才是“孝顺”,该怎么尽孝道,大家心里都有数,这是刘青家的私事,倘若要较起真来,四姑娘也少不了落个“嘴碎”“事多”的名声,没出阁的姑娘贴上这种标签可不是什么好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