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每年一度的文汇集可谓是央视重点项目之一, 为了推陈出新, 与往年单人新闻报道式专栏不同, 今年董雪与栏目组设计了邀请几位不同立场的嘉宾访谈, 有矛盾有争议有预测才会有更好的收视率么!

  首发嘉宾有三位:

  燕园大学中文系的施明孝教授,虽然文勋不高,年轻时只写过一本“县达”的灵书,再无寸进,但是他文学功底极深, 又是资深的“战斗”评论家,有他在的地方,总是血雨腥风,是相当有争议的一个人物。

  野贤“堂皇之”则是大名鼎鼎的风流文人,号称采风到哪儿,哪里就有新情人, 自诩是文学的播种机,把文学的光辉从华国的中心(他是京都人)撒遍世界各地,各色人种都沐浴了华国文学的恩泽。虽然这位大师私生活颇为人所诟病,但堂皇之虽然未能达“镇国”,名下的灵书可谓著作等身,光“鸣府”灵书就有三本,并且每本灵书都相当有个性色彩,启灵的孩子们多有奇特的灵赋。

  成远山,在安然安大师出现前,华国最年轻的鸣府文师,仅仅二十五岁就创作了鸣府之作,现年也不过是二十九岁。成大师一般言不轻发,一但发评,基本都是毒液致命,因此得罪的人很多,死忠粉更多,昵称他为“过山风”——那灰发长袍圆眼镜的形象真是再贴切不过。

  【董雪】:欢迎各位大师来到我们央视x台华国第二十七届 “文汇集”专题直播访谈室……施教授,今年“文汇集”的主题是“续古”,您觉得这样的题材,二十三家参评社团的文师,有哪几位更有可能夺得本届的金评,力压群雄?

  【施明孝】:自古以来,我们总是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文人清高自傲,对自己的文字有强烈的自尊,即便是众人称赞的文字,放在某些人面前,他还是会唾弃。比如前几年的金评文,有哪一篇哪一位不是被一路的唾沫淹没过来的?

  我的观点是,你不行,你就得认!就是有人天赋出色,老天爷赏饭吃。像我这样,写出本“县达”就费了老牛鼻子的劲,但我眼光绝佳,我说好的文,它就是绝好的文!

  比如今年的“文汇集”要“续古”,我们燕园的文学研究院声名鼎盛的就是古文,梁德衡教授更是以鸣府《撷缨录》古体文一书成名,不是什么刚启灵没几年,小学都没念完,卖弄年纪来营销的什么小鲜肉文人能比的,我认为这种轻狂……

  【堂皇之】(懒懒露齿一笑):镇国文师要是卖弄年纪就能营销出来,老施啊!你这把年纪可以顶三个镇国了。我倒是挺看好安然安大师,年纪虽小,挺有灵气。他的《金x梅》颇得个中三昧啊!

  【成远山】(横眉冷目):德行和灵赋都与年纪无关,倚老卖老只不过因为无嫩肉可卖。

  【施明孝】(勃然大怒):你,你说谁呢?!口齿轻薄,文人无行……

  【董雪】(笑吟吟面对观众,打断几位嘉宾的争论):……看来对于本届文汇集金评文的争夺将会非常激烈,让我们来看一下现场观众以及电视机前观众的预测投票,排在第一的是燕园文学研究院的鸣府文师梁德衡教授(28895票);排在第二的是雅心文社的鸣府文师邹彦(21577票);排在第三的是晚意文社的最年轻镇国文师安然(19985票)……

  安大师的迷弟齐晓青愤愤然地关了电视,很是不平,哼!看安大师的《金x梅》就知道安然大师年纪虽小,但古文水准相当高,就算这书不是特殊文种,光看明朝世俗都让人惊叹简直是古人写古文。“续古”还不是手到擒来?

  听说大师最新在蒲公遗址还发现了《蒲公遗书》,偏偏有一帮老古板跳出来喊打喊假,存疑群嘲。安大师却好脾气地一声不吭,也不说扯个旗拉开阵式干,让他们这帮书迷们都好憋屈,网络“围脖”上安大师只给了一句“静待佳音”。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