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崔燮看着他们父子,简直要叹气了:“捧砚今年都十六了,你不教他读书、做掌柜,倒要叫他当一辈子小厮么?你当父亲的,起码把他的名字改了吧?”

  捧砚立在他面前不动,梗着脖子说:“我也不是读书的料,我也受不了跟你似的那么拼命学,你就带我回京吧?我去咱们家京里的铺子当伙计,慢慢儿也能学会当掌柜,往后还能在京里给你开居安斋呢。”

  指望这个小娇气包儿,还不如指望计小掌柜把分店从通州开进京里。

  可他毕竟也舍不得把这孩子真的扔在通州不管,叹了口气说:“我不能把你带回崔家了,你要进京就得先租一间房子住着,我休沐日出来找你。”

  这样的挑费就太高了,进京用处也不大。崔源有些迟疑,捧砚却有主意,自己说:“那我先在小计掌柜店里当伙计,休沐日进京找你。你有什么新画儿我给你送回家,顺便还能看我爹。”

  崔源也觉着这办法好,跟着一起劝崔燮:“哪个当掌柜的不是从伙计干起的,别人也不怕苦怕累,不怕往外乡跑,这两头儿还都是他自己的家呢。你给他改个合适的名字,叫他正经当个伙计学做事。”

  别的不说,捧砚这个充满书童气息的名字是该改了。

  崔燮在脑海中翻了翻《尔雅》,给他挑了个“启”字。启,开也。崔源从小卖给崔家当下人,也不记得自己的祖宗姓名,而从现在起,他们就要另开一支宗族,也要开辟一份自己的事业了。

  “崔启,崔启……”崔源父子念了几遍这个名字,都十分满意:“现在是小三元案首给起的名字,将来公子成了三元及第的状元老爷,崔启这名字就更值钱了。我们得把来历写进族谱里!”

  嗯,为了将来能写进崔源家的族谱,他也得努力考个进士!

  崔燮叫跟来的长随在庙里盯着念经,带崔源父子回家收拾行李,拜别先生和邻居们。

  林先生虽然不舍,但学生中了生员,本就该辞馆的,他还能忍着别情,教训几句就放崔燮离开了。赵高邻一家却是把他当成亲骨肉看承,听说他要离开,简直似丢了个亲孙子那么难受。他坐在赵家劝慰了一下午,只说年节还有见面的机会,两位老人才慢慢儿好转,又叫仆人做了好些吃的给带上。

  还有林先生塾里的同窗,常在他家看书的秀才也都来看他。他吃了几天的送别宴,收了许多诗词,也作了两篇文章,送出了无数本彩印书。

  王大公子如今还在永平卫没回来,军营也不许人捎信,崔燮便投帖给他父亲王指挥,写了自己要回京念书的事,请王指挥代他知会一声。王指挥收到帖子后,倒遣人来请他请府坐了坐,问问他回京之后的事。

  崔燮不方便讲父母的不是,只说曾入宫问对,被天子指进国子监读书,往后就不留在迁安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