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从省会北上,只有一条大道通往横水县,但这条马路仅仅只比车身宽了一米左右。若是路上遇到相向而来的车辆,两辆车只能缓慢地停下来,将车开一半到旁边的田野里,才能错车。

  汽车一路在坑坑洼洼的马路上行驶,颠得人浑身酸疼,难受得很。两个小时后,在天黑之前大伙儿总算赶到了横水县。

  横水县城里最好的酒店是一家当地的三星级酒店,方庆早就在网上预订好了该酒店的房间,为了安全,他订的都是双人间,六男四女,正好五间房。放下东西,大家吃了一顿简单的晚餐,方庆将明日的安排告诉了大家:“明天我们先去县教育局跑一趟,初步了解一下他们这边有多少失学儿童,孩子们大多念都几年级停学,然后再重点走访几个失学率最高的乡镇,若有意向,再进一步下乡调查。”

  一行十人中,就只有方庆有过做慈善的经验,其他人都是生手,所以对他的安排都没有异议。

  第二天,方庆早早地去了横水县教育局。

  听明他们这一行人的来意,并见过了他们由政府部门颁发的证件后,横水县教育局的人非常热情,将本县孩子失学的情况如实告诉了他们。

  横水县山多地少,地形复杂,经济极为落后,是全国最出名的贫困县之一,这里的农民几乎都以种田为生。国内有个特点,越是贫困,越是依赖土地生存的地方,就越重男轻女,越信奉多子多福这句老话。

  横水县也不例外,这个山区的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育了三四个女子,甚至更多,而且重男轻女成风,家家户户都以追生男孩为荣,一个不够,两个不嫌多。

  这也可以理解,越是落后的地方,越依赖体力劳作,男人在体力方面有先天的优势,况且在偏远落后的农村,家里没有男孩,会被人嘲笑乃至欺负。至于多生孩子,原因就更简单了,农村的老人没有完善的养老机制,只能依靠子女养老,自然是多多益善。

  因为家庭里孩子很多,经济不宽裕,所以自然不可能每个孩子都上学,许多女孩子、不受宠的男孩早早辍了学,在家帮忙做家务带弟弟妹妹,上山劳作,这在衡水县都是极为正常的事。

  教育局的官员说起这个也头痛:“现在学费已经减免了,只交少量的书本费和杂费,家长们还是不愿意送孩子上学。对许多家庭而已,十几岁的半大小子,已经是家里重要的劳动力了,与其读书,不如回家帮忙干活挣钱,攒钱盖座房子娶媳妇儿。至于女孩子,迟早都是别人家的人,何必浪费这么多钱让她们读书。”

  要扭转这些人长久以来形成的观念绝非一日之功,不过好在这些人也不是没有软肋。

  教育局的官员继续苦笑道:“这些人啊都喜欢贪便宜,若是听说不但不交书本费和杂费,还免费提供一顿午餐,一定会很愿意将孩子送到学校里,尤其是年纪小的孩子。”

  “谢谢刘科长,你提供给我们的信息,让我们少走了许多弯路。”方庆点头以示了解。

  “方先生太客气了。”刘科长连忙摆手,很是热情地说:“这样吧,你们准备去考察哪个乡镇?我安排人陪你们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