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有次,我们所在的难民营非常危险。项目主管说,大家都有父母子女,他能理解。如果害怕,就乘来送物资的小飞机离开,立即回国。当时我们全都觉得肯定要与至少几个同事告别,于是去了停机坪。结果,飞机降落、卸下物资、又起飞,没有人走。”

  最后一个,在较贫穷的几个非洲国家当过产科医生。

  “去年我在塞拉利昂。”她说,“妇女分娩死亡率是1/8……那些姑娘那么年轻。而且,在文化中,女性地位非常……哎几乎等于生育工具,有时好不容易救回对方,她却觉得没有子宫不如死掉……于是我们一边觉得愚昧不堪,一边全力保住子宫。因为,就算没有生育能力,她们也会觉得,还有希望。”

  夏九嘉一路听到许多故事,第一次接触到这个小众群体。

  这让他想记录下来。

  以前,他好像没这种感觉。

  他用手机搜索许久,找到一些深度报道,但看过后,觉得,大多比较表面,不像自己这样,细聊十几小时,掌握大量信息,拥有许多感受。还有一些,虽然十分深入,但也总归是有自己刚刚知道、对方却不知道的东西。

  他有点想把“自己刚刚知道、对方却不知道”的这一部分当作故事讲给大家,不想它们静悄悄地藏匿于时间缝隙。

  回到酒店,他被一股强烈冲动用力推搡,打开word,噼里啪啦敲下整整五千个字,描述白天对话内容,用三个医生的个人经历当文章主线,以小见大,尽自己最大努力表现了“无国界医生”这个群体。

  写完,他将这篇文章发到朋友圈里。夏永和有个公众号,主要都是旅游相关,介绍各国景点、讲述出行事项……夏九嘉便发在那里,再转到朋友圈,说:【一点见闻,自己写的。借别人的账号来发。】

  仅仅过去十来分钟,便收到了许多点赞。去年语文老师余忠善还评价:

  【文采斐然。】

  沈曦立即转发,写:【永远爱同桌,永远支持同桌。】

  夏永和看见,也立即转到自己的朋友圈,同时语气有点自豪:【还在上高二的儿子写的,关于无国界医生组织的。】

  因为次次都要同团的,他朋友圈里面人多。不到一个小时,便有一大堆的留言: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