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9点钟到,第一门是语文。

  夏九嘉非常认真地答。先是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觉得每道题都有把握,又翻到文学类文本阅读。其实在他看来“文学类文本阅读”并不绝对公平。对于“文学”来讲,能否与作者产生共鸣、能否对文章产生感触,因人而异,像他特别喜欢《追忆似水年华》,沈曦就不喜欢。幸好这篇文章夏九嘉挺能看进去,而且题写多了知道路数,主观题每一道都列上一二三四,宁多不少,争取不丢分。再后面是文言文阅读……夏九嘉文言文看的多读的多,没有一句不懂。他看得出,这文言文阅读具有相当难度,因为其中有个特殊难点——加标点。普通人看有标点的也许能懂,但一旦去掉了,至少80%就懵了。而最后那个值10分的两道“翻译”,其中一道居然就是没标点的这个句子!也就是说,如果前面没分,后面也没分。

  写过“古代诗歌阅读”,到“名篇名句默写”。最后一题超纲,语文课本没有,而夏九嘉正好读过,建安七子当中最最著名的诗,于是唰唰填上。

  写完“语言文字运用”,终于来到“作文”。

  作文又是有关过去、现在、未来,叫学生们遥想以后。

  沈曦肯定又要搞个科幻小说,夏九嘉想。

  他很清楚这类作文如何可以得到高分。非常简单,另一版本新闻联播,大家生活富裕、精神富足,日常生活一天好过一天……那“美人儿”语文老师曾叫大家多次练习。

  但夏九嘉提笔以前突然觉得挺没意思。

  于是他当真根据曾读过的中西方的社会学家写的文章,努力预测“思想更加宽容、行动更加自由”时的情景,其中不少都是阅卷老师那辈很难接受的事,比如“婚姻消亡或者几近消亡”,与传统观念格格不入。他还在预测未来的同时反思当下的问题,最后讨论那个“将来时”可能诞生的挑战。

  挺high,写完方觉有点过火。

  “……”也没法改。

  想想自己想学新闻、想当记者,夏九嘉头一次发现,沈曦真是“皮中带稳稳中带皮”,而自己呢,一向是“好学生”,貌似循规蹈矩,灵魂深处却是一身反骨。

  不过算了,也未必真有影响,好好考接下来的。

  下午数学同样难度高于往届。

  不少题要转几个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