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之后他又极力促成工学的兴办, 甚至自己又弄了一个机器作坊,招募许多女子在其中, 不少长安人称之为“女工学”。

  这些行为虽是有些特立独行,但毕竟也只是在匠人阶层,加上众人实在又很期待他在朝堂之上宣传过的那种仅用烧火就能实现纺织的机器,于是对于他的这些行径也都没怎么阻拦。

  只是这棺材板儿却不懂得见好就收, 如今竟又要在长安城弄起小学来了!

  这些世族大家们虽然自诩天生高贵,社会管理层,生来就是高人一等, 乃是有文化有胸怀有境界的高素质人群。

  但只要是脑子还有一点清醒的人,他们就应该很清楚地知道,贫民百姓中间不乏天资聪颖意志坚定之人, 若是让自家子弟去与基数如此之大的平民阶层搞竞争, 那肯定是很吃力的。

  所以罗用这一次要在长安城大规模兴办小学的提议, 在那朝堂之上,当时就受到了很大的反弹。

  罗用的说法是,自从早年间大唐得了第六谷,各地的粮食产量便是节节攀升,之后又得番薯,此物极耐旱, 不择地而生,灾年亦能丰产,待他日得以普及,定能让天下百姓免于饥荒。

  又说如今市面上纸笔价贱,百姓又能吃饱肚子了,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是最普通的人家,也会开始为自家年轻人谋求发展。

  他们这些人就算是身在朝堂高位,也不可能阻挡得了这种趋势,不若还是顺应潮流,从一开始就去主动引导这个趋势,及时占据有利位置,主动从贫民阶层选取良才,使其为朝堂所用。

  最后罗用还说,这样的大势所趋,并不仅仅只是发生在他们大唐这片地方上,其他国家亦然。

  据他所知,朝廷虽然严令禁止玉米种子出关,但还是有不少人为了巨大的利益铤而走险,近年来玉米这种作物在西域诸国多有种植,想必在其他地方也是如此,玄奘法师从那天竺归来,言此一路多见玉米,草纸亦不稀罕。

  这几年纸质书籍在各国都比较常见,如此,文字的普及便已成为必然,非是人力可以阻拦。

  他们这时候若是不能及时在中原地区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选取良才,加速社会发展,那么将来很可能就会被他国赶超,再无强大可言。

  罗用这一番话说得也是有理有据,同时不忘甩锅给“趋势”。

  然而朝堂之上很多人却并不买他的帐,这个所谓的趋势是怎么出来的,且不说粮食的事情,就说那草纸,是不是你罗用先弄出来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