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殿门从外面小心地推开,带来了一丁点的冷风,高庸亲自将军报送了进来,顺便带上了给游彦的姜汤,而后便轻手轻脚地退了下去,关上了殿门。

  游彦端着姜汤喝了一口,热辣辣的味道侵蚀了他的口腔,而后带来阵阵的暖意。他斜倚在榻上,看着蔺策拆开那军报,而后细细地看起了上面的内容,又喝了一口姜汤,才缓缓地开口:“这军报何人所写?”

  “郭准。”蔺策道,他已经看完了纸上的内容,抬眼看向游彦,“如密探所言,陶姜的确以身殉国,萦都城一战,我军落败,损失数千人,现已放弃攻打萦都城,暂时退守至交州。”

  “因何落败?陶姜又因何而亡?”游彦握紧了手里的汤碗,“这个郭准,可又说的清楚?”

  “军报中说,樊国国主派一小队人,护送一辆马车逃出萦都城,陶姜认定那马车上是那樊国国主的家眷,所以亲率了几百名亲随前去追赶,却不想落入了敌人的圈套,不敌而亡。同时萦都城中的守军伺机反扑,没了主将的我军一时不查,来不及应对,所以落败,但幸好及时撤军,才没有更大的损伤。”蔺策说完,抖了抖手中那几张薄薄的纸,“郭准已经暂时接管了兵权,等我的下一步旨意。”

  游彦目光锁在蔺策的手上,看着那几张纸,突然就将手里的汤碗扔到地上,摔了满地的碎片,惊扰到守在殿外的人,高庸慌忙问道:“陛下,出了何事?”

  “无妨,”蔺策淡淡道,“汤碗太烫,你们游将军一时没拿住。待会再来收拾。”

  “奴婢遵旨。”

  游彦唇角带着几分笑意,却满是嘲讽之意:“他郭准是不是真的以为天高皇帝远,就可以任由他为所欲为?陶姜,会放着一整个萦都城,将数万将士弃之不顾,然后率领几百人去追从城中逃出来的一辆马车?这么简单的诱敌之计,他陶姜会亲自去试探?”他抬手将那几张纸从蔺策手里拿了过来,“如若他郭准不这么如此急迫的就接管了兵权,还写了这么一封奏报过来,我还不会想到他身上,就算陶姜不是他害死的,但此事他也摆脱不了关系。”

  他低下头,视线飞快地从纸上扫过,将上面的内容全部收入眼底,继续道:“我先前一直以为,郭准虽然难对付,但总还有大局观,毕竟如果西南都没有了,他这个益州总管,也没的当了,所以我让陶姜并不与他计较。但如若,他因此胆大妄为,敢构陷陶姜,我一定会让他,以命相偿。”

  第82章

  蔺策头一次发现, 长乐宫的秋日, 原来也会如此的凄清。他的书案上还堆着满满的奏章, 但他却始终不能集中精神,每看一会,就忍不住要分神。这种时候, 他不得不承认,人的习惯真的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其实过去的四年里大多数的时间都是他一个人在这长乐宫过夜,游彦真正宿在这里也不过是近半年的时间, 但他却习惯了不管何时抬起头, 都能看见那个人在,或是读书作画, 又或是饮茶赏花,更或者干脆在软塌上小憩, 不管在做什么,都会让蔺策觉得格外的心安。

  而现在, 游彦不过离开都城几日,长乐宫里不过少了一个人,却让蔺策觉得空落落的。这几日的时间, 他连话都说的比先前少了许多, 在早朝之上更是不苟言笑,让百官都忍不住去揣测,究竟是何事又惹恼了当今圣上。

  游彦此去西南,并没有大张旗鼓,西南现在兵力依然充足, 缺的是一个真正能够主持大局之人,加之萦都城战败的原因,陶姜的死因,都还不清楚,郭准此人的立场与居心也让人怀疑,萦都城败的蹊跷,让游彦他们甚至不敢去揣测究竟只是郭准为了夺权内斗,而借樊国人的手除掉陶姜,还是有更为可怖的缘由,所以,为了避免打草惊蛇,游彦带了一块虎符,一把利剑,还有十余骑连夜离开都城,对外只称他是染了风寒,暂时不朝。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