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几个原因, 导致吴尚书看太子反胃。

  第一个是吴尚书的侄女, 是二皇子的法定未婚妻。吴尚书的幼弟, 外放做巡抚, 侄女养在他家里五六年了, 和他的亲女,也不差什么。因为全国范围的婚期推迟,吴尚书迄至今日,还不能与皇家敲定百分百的姻亲关系。原因是新成婚年龄,男子必须要满十八岁,二皇子差了一截呢。可吴尚书的侄女,是比二皇子还大了一岁多,快二岁了。

  在去年,太子大婚的时候,吴家就给十八岁的女儿做好了出嫁的准备。结果婚期要推迟到后年,侄女要满了二十岁才能出嫁。吴尚书那个怄啊!在吴尚书的私心里,是太子建议推迟婚期的。只是这事儿,是不能诉说出口的。

  第二个原因是当初圣人给太子选妃的时候,曾经在选石氏、还是选吴氏做太子妃,犹豫了好一阵子的。别问吴尚书怎么知道的,人家做了那么久的阁老,自然有其独到的渠道。最后,圣人想着吴家是大族,男儿都比较强势,怕以后外戚做大。就圈了老牌勋贵——凭军功封了伯爵的石家女。

  这事儿,在吴尚书的心里,构建了一个过不去的坎——好好的未来皇后的妻族名头,就那么地错过了。

  幸好石氏的祖父、父亲、接连去世,太子妃也守孝几年才嫁去了皇家。让吴尚书的心里,稍稍地舒服了那么一点点儿。

  第三个原因是太子殿下的外家,就是圣人的妻族,从太子听政以后,越来越跋扈了。本来圣人的妻族,孔氏一族——与衍圣公的孔氏无关,到了太子这一代,已经没了挑大梁的男人,早不是三十年前,太皇太后给圣人选妻时候的风光。按理说应该夹着尾巴做人,么事不错,顶着圣人给的承恩伯,静待太子掌权,也算是个长远打算。

  可是一个家族的没落,就是在没合格的当家的,或是当家的眼光不够上。孔家现任当家的,是太子的叔外祖父,先皇后的叔叔,和吴尚书的弟弟,俩人同省执政,掐的久、又掐的狠,布政使压着巡抚,让吴尚书的亲兄弟憋气得很。故而在京的吴尚书,就额外关注了孔家的子弟一些。

  孔家子弟,就因为一些搬不上台面的小事,被刑部关了几个。还有一个倒霉蛋,牵涉进了群殴导致他人重伤的案件里,定罪为首犯,要流一年,徙五百里的。

  吴尚书的坑,就是等着太子,为孔家的这几个子弟,找上刑部的门。给太子攒一条,罔顾律法、以私妨政的罪名。可他左等右等,没等来太子上门说情,反等来了圣人要大赦。这几个孔家子弟,按律法都在大赦范围内的。

  怄得吴尚书,有点后悔,没早几天,把这几个孔家子弟处置了。在内阁与天子奏对的时候,就脱离了那三百六十天的公正了。

  “圣人,”吴尚书把太子听政以后,孔家子弟借太子名头,在京里跋扈的事情,呈报给圣人。“圣人,这些人都在大赦的范围内。如今要是给他们因太子得了嫡子,就脱离了律法惩罚,臣担心他们会更加为非作歹的。”

  太子见吴尚书提到自己了,笑着出列给圣人行礼。

  “父皇,儿臣只在大婚的喜宴上,见到有外家的表兄弟参加喜宴。这一年多的时间,儿臣尚未见过孔家的任何人。与其说他们仗着儿臣听政了,就胡作非为,儿子不认的。”

  太子看着圣人,有点贱贱的一笑,旋即收了笑容,正色补了一句,“儿臣认为,孔家的依仗,应该是父皇您,才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