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柴夫人见扈三娘肯说笑了,遂笑着说:“臣先与拙夫合离,立了女户再多收几个。”

  扈三娘笑笑,解决了武松的事情,她开始心无旁骛处理政事。

  北宋的社会环境宽容,商业基础底子好,民众识字的也多,算学原就在各个州府有博士教习。当全国性的王田成功后,没有来自皇家的宗室要供给的压力,没有地方豪强巧取豪夺民田的可能,就立即没有了失去土地、无以为生,继而流离失所的流民,更没有流民“起义”,整个社会平稳、高效地向前发展。

  所有的基础设施、人文底蕴、都比在红楼做太子、做皇帝的时候要好。

  政事这一块在扈三娘解决社会的基本矛盾后,其它的教育、医疗删删改改,在前宋基本架构就很好的基础上,照搬旧日成功的模式,顺利推广开来。

  而那些有了官称、没有实职的官员,在经过几年的强化培训和反复的考核下,扈三娘有李纲的协助,到底把满朝的文官中一些有能力做实事、也肯做实事的官员发掘出来,秦桧就是其中之一。

  秦桧进入扈三娘眼的第一件事情是他昔年做太学学政期间的一份报告。其中的内容就是要对官员培训、考核合格再将能称职者派遣为官。不看内容,单看那一笔好字,就引人不由自主地赞一声。通篇的蝇头小楷厚重凝实,要说是字如其人的话,那端正的字体好像透露了写字的人,在落笔时候的从容、平稳的心境。

  及至扈三娘细看上折子的人是秦桧,忍不住就想见见这位历史名人了。李纲提供的基本资料是秦桧,字会之,江宁人,正和五年进士词学兼茂科及第。坤泰元年在太学学习近一年后,考回原来的御史中丞的职位,现在都察院巡回考核各地官员中。

  扈三娘算算秦桧的年龄,正是壮年且经验也积累了一些、最好做事的时候。未见秦桧,李纲还特意用吏部的公文,调秦桧回来觐见。

  见了秦桧,扈三娘发自肺腑地说一句,史书误人。秦桧相貌堂堂、不卑不亢,言谈文雅、言之有物,对梁山律例的认识比裴宣不相上下。他甚至很支持扈三娘的想法,把律例作为幼童学习的一部分,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事不可为,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等扈三娘细问他在荆湖北路的王田考察成果,秦桧掏出准备好的考察报告递给小黄门,报告呈送上来了,秦桧却能提纲挈领地讲清荆湖北路的王田、民情、治所和府、郡、县的各级官员的情况。

  扈三娘禁不住给秦桧一个大大赞字。怪不得秦桧能做从御史中丞到礼部尚书、最后做了两任宰相,前后执政十九年。

  确实是个人才,比李纲干练。扈三娘立即有了调秦桧做李纲助手的意图。

  与此同时,柴进去了武松的都督府邸宣旨。武松接了圣旨得知自己被封为寿王后,心花怒放,立即问柴进,“柴尚书,我哪日进宫?”

  柴进看武松那急切的样子,不敢欺瞒他,“这个要钦天监先选好日子,礼部在吉日按着三书六礼的礼仪程序走下来,才能迎接殿下入宫的。”

  “你告诉我要多少日子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