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林未晞的嘴巴之利毋庸置疑,林未晞有心岔开高然,逗着钱太后说话,高然尝试了好几次都没能突破林未晞的围堵,向钱太后解释方才的事。毕竟她一个晚辈,能打断婆婆说话还是太后说话?她都不敢,只能见缝插针地插话,但是又委实抢不过林未晞。

  高然连连失败了好几次后,心头火起,只能咬着牙忍耐。然而她连脸上的神色都不敢被人看到,只好立刻低头。

  林未晞引导着钱太后颠倒订婚一事的前后顺序后,就保持着笑意,一半心神防着高然,另一半刻意奉承钱太后有福。没一会功夫,就逗得钱太后眉开眼笑。

  钱太后这一生最自豪的还真是自个儿后福绵长。钱太后曾是穆宗的皇后,只是因为姿色平庸,性情也很是老气横秋,并不得先帝穆宗宠爱,后面又凭空杀出了一个步贵妃,在多方挤压下很受了些冷落。好在她熬过了建昭末年的动荡,燕王入京清君侧,诛杀阉党,步贵妃也自缢身亡,钱皇后可算是拨云见日熬出了头,跟着作了太后,可不是个有后福的么。

  现在的皇帝并不是钱太后亲生,她虽为中宫但无宠,故而多年无所出,后来建昭三年步贵妃进宫,之后迅速得宠,钱皇后几乎被挤得无立锥之地。死气沉沉如钱皇后也慌了,建昭五年一个宫女诞下皇长子,钱皇后顾不得嫡庶之分,赶紧抱过来亲自抚养。事到如今,钱皇后也不指望自己生一个嫡子了,赶紧把皇长子收养过来自保才是。皇长子占了长,养在她膝下也算半个嫡子,在正统上很占优势,钱皇后就指着这个孩子日后给自己养老了。可惜钱皇后算盘打得很好,然而世事弄人,就在同一年年末,步贵妃怀孕了。

  这可真是捅了大篓子,钱皇后每天盼着步贵妃流产,可是偏偏对方母子平安,隔年顺顺当当生下一个孩子,也是个皇子。步贵妃本就得宠,现在还生下皇儿,心里的想法免不了变大了。步贵妃越发跋扈,整日缠着让穆宗立皇次子为太子。一个是毫无感情的皇长子,一个是宠妃所生的次子,穆宗当真有心将皇位传给皇次子,可是朝臣坚决不允,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皇长子并无残疾,还自小由皇后抚养,显然皇长子才是正统的太子人选。

  穆宗和朝臣就为此拉锯起来。因为穆宗迟迟不决,朝中私斗非常严重,步贵妃后来甚至勾结太监,大肆在朝中排除异己,残害主张立皇长子的大臣。钱太后和皇长子那些年过的是什么日子可想而知。建昭末年乌烟瘴气,一切的转折点,出自一场时疫。

  初春时分五毒盛行,时疫从京城流传进宫中。皇次子不幸染疾,仅仅一个月就药石无医,急病死了。

  钱皇后差点就在坤宁宫烧起香来,这可真是菩萨开眼。拉锯多年的太子之争被迫作出决定,步贵妃痛失爱儿,当即就疯了,越发肆无忌惮地排除异己,一时间奸宦横行,渐渐连穆宗都没法控制了。穆宗没有办法,只能写密诏召燕王入京,平乱,诛奸党,清朝政。步贵妃究竟是不是自缢,恐怕只有穆宗和燕王知道了。

  一锤定音,皇次子病死,步贵妃伏诛,宫中皇子仅剩下大皇子,现在就算大皇子是个傻子,朝臣也得把他辅佐成明君。穆宗经过这一番事心力大伤,没熬多久就走了。临终之前,穆宗立大皇子为太子,立顾徽彦、张孝濂、冯公公三位为辅政大臣,共同辅佐幼帝长大,直到亲政。

  到如今已是元嘉五年,小皇帝登基五载,已经十二岁了。

  其实后面的朝事钱太后已经不关心了,后宫不得干政,钱太后也没兴趣操心。她已经成了全天下辈分最高、地位最尊崇的女人,前朝再怎么变迁,还能牵扯到太后身上去?钱太后越发安心地待在后宫养老,整日不是吃斋念佛,就是召娘家嫂子进来说话。钱二公子和林未晞的事,就是钱家大太太带进宫来的。

  那个时候外面已经传出燕王娶妃的消息,钱家当然不敢和燕王抢女人,燕王又专门递了话过来,钱二公子当时就吓得不敢出门了。过了一段时间,等风声渐渐平息后,钱家大太太就有些不舒坦了,明明燕王世子妃已经许了她准话,才过了几天就被燕王拦截了,燕王府就这样踩他们后戚钱家的脸面?

  钱大太太越想越不甘心,就进宫来和钱太后提了一嘴。钱太后只知道燕王要娶新妃,听嫂子这样一说,才知道原来新燕王妃林氏和二侄子还有这么一桩纠缠。钱太后自然不会对燕王有什么意见,当初皇帝继位多亏了燕王一力扶持,初登基那会儿边患又起,也是燕王率军平乱。没了燕王的兵力威慑,钱太后和皇帝不过是一对孤儿寡母,拿什么压制前朝的文臣武将?钱太后内心里很仰仗燕王,怎么会对燕王娶妃这种事指手画脚。

  可是钱太后不敢怪燕王,却并不妨碍她对这位不省事的新王妃有些想法。今日林氏进宫叩拜,钱太后本就存了考校一番的心思,她倒要见识见识,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能惹得她侄儿和燕王争相求娶。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