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们觉得文言文能读但听不懂,应该弃之不用,能读又能听懂的白话文,才是值得提倡的,但他们却又还没摸索出白话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穆琼写《留学》的时候,虽然已经学着这时候大家常用的文风去写,但他身上,到底有现代留下的印记。

  他写男主的一些想法,或者男主说话的时候,写的往往是非常口语化的白话,而不是那种文绉绉的,其实平常人根本不会那样说的话。

  而这些白话,正是在这个时代前所未有的。

  至于穆琼在文里写到的一些江振国的想法……在现代,随便一个小学生,都受过爱国教育,看过很多文学大家写的让人振聋发聩的文章,能说出一些大道理来也会背一些名言警句。

  但这个时期的文人,根本没有这样的条件。

  穆琼的运气很好,他已经不单单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他直接就是在巨人的头顶上出生的!

  现代的文学,是在新文化运动之后,才发展起来的,他一个从小接受现代文学熏陶的人,来到新文化运动之前……

  他绝不是这个时代最聪明的,但他的眼界,绝对是这个时代最宽广的。

  不说别的,在几年后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 白话诗集《尝试集》,现代的人去读,会觉得也不过如此,但在这个时代,却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在这样的环境下,《留学》这部小说,自然也就显得与众不同。

  作者有话要说:

  放些资料哈哈~

  1、胡适先生的《四十自述》写了,因为他的母亲多给学费,私塾先生给他开小灶讲解字意。别的孩子有学了几年的,还不能理解“父亲大人膝下”什么意思的。

  2、文里江振国制造纯碱……侯德榜先生从国外带回在美国设计好的图纸,在国内办制碱厂。1926年秋天,在美国建国150周年国际博览会上,他们的纯碱荣获金质奖,不但使中国人扬眉吐气,而且打开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