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若是论家世的话,其实李家更胜一筹,娶了李小姐等于有了李家的人脉,若论容貌的话,自然是孙小姐更加出色,相比起来严小姐可不显眼。

  不过既然弟子下定了决心,顾行之也没有说服他改变主意的意思,毕竟严家真要挑错也挑不出什么来,不过他还得回去问问母亲,这位严小姐平日里为人如何,若是为人不行的话,就算弟子喜欢他也会反对。

  第149章 政令

  赵九福忙着自己的婚姻大事的时候,疫病防治的圣旨却已经一层层的传递下去了,因为古代通信不变,京城附近人人皆知的时候,偏远地区的百姓却还闻所未闻。

  陈家村已经不算特别偏僻的地方了,但新亭府距离京城原本就远,再从新亭府一层层往下到戴河镇也需时间,一直到过了年快出正月的时候,消息才彻底传到。

  戴河镇知县显然十分重视,此次不但将皇榜贴在了衙门之外,甚至还让衙役护送一个个禀生游走戴河镇下头的村庄,务必要把圣旨传达到位。

  就如赵九福猜测的那般,读书人最底层的禀生听说是陛下的嘱托,一个个不用银子也兴奋不已,为了差事差点没有争抢起来。

  最后没有发生争抢,当然不是他们觉得这事儿不值得,而是戴河镇下头的村庄不少,禀生却不多,分开走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走完。

  在这些禀生来之前,消息灵通的村子其实已经知道一个大概了,陈家村就是如此,自从赵九福出息之后,他们村读书的人越来越多,那些在县城读书的孩子自然会把消息带回来。

  老赵家也是戴河镇第一批知道消息的人,他们的消息却不是从衙门知道的,而是赵九福随信送过来的,虽说古代通信不便利,但赵九福毕竟是官,走驿站送信也不费什么。

  只是距离太远,赵九福一般一个月才送一封信,到了陈家村这边,老赵头却得两三个月才收到一封信,有时候还是一次收到两封。

  年前赵九福寄回家的信分外的厚实,老赵头识字不多,就把赵顺安叫了过来给自己念信,不得不说赵家这么多的孩子,跟赵九福年岁相仿的几个都不是读书的料,如今都已经娶妻生子断了读书的念头,但后头出生的几个孩子却都不错。

  其中读书读的最好的,自然就是赵老四家的赵顺安了,大约是温柔私底下天天教导,这孩子虽然只有七岁,看着倒是有当年赵九福的影子在,聪明懂事的很。

  等赵顺安念出信里头的东西,老赵头倒是坐不住了,忍不住说道:“阿福给圣上拟旨了?那圣旨还会下达到各个府县,那咱们岂不是也能看到。”

  赵顺安又细细看了一遍信,才点头说道:“爷爷,小叔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只是旨意层层传达比较慢,所以小叔的信才先到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