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隔日。

  一封来自睿王、桓王联名发来的奏表被递到内都堂。

  当值的诸臣轮流读过,无一不惊。惴惴之下,又将这封奏表进至戚炳靖案上,请他一阅。

  表上称,去岁易王戚炳哲在其封地暴毙一事,实为谢淖派麾下人马前往暗杀。睿王、桓王于近日收得匿名物证,将尽快呈至刑、兵二部,望朝廷立诏谢淖归京,以便案验其疑罪。

  谢淖是鄂王亲将。指称谢淖杀易王,不啻在骂鄂王弑兄。欲治谢淖之罪,是以此来羞辱鄂王。谢淖若被下狱,则鄂王将失不可或缺之肱骨。

  这一封来自戚炳昱与戚炳衡二人的奏表,是对戚炳靖及户部欲改税制的公然反抗、挑衅、宣战。任何兄弟间还残存的脸面与情分,于此已被彻底撕裂、抛弃。

  戚炳靖阅罢,沉默着。

  他竟没有动怒。亦或是那所有的磅礴怒气皆被他成功压埋在这一张貌似镇静的面皮之下,旁人难以窥得丝毫。

  少顷,他合起手中奏本,简单吩咐:“发本王敕令,诏谢淖回京。”

  ……

  是日归府,天色阴霾。

  戚炳靖脸色不晴,心中有事,径直去了书室,叫人服侍着更衣、净面,然后一声不响地坐了半晌。

  他不言语,在书室里外伺候的人更不敢出声。

  直到掌灯时分,戚炳靖石雕一般的表情终有所动,他后知后觉地问了句:“英王何在?”

  有侍婢答:“眼下,该是郑太医为英王殿下诊脉、进药的时辰。”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