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可是我有成例啊圣上,您不妨看看对比一下福城县十年内的赋税情况?再让如今的知县亲自汇报,是否福城县人人安居乐业,且家家有余粮和余钱?”曾湖庭微微一笑。没有实际例子他不会开这个口。

  “当真?”元康帝坐直了,“如果你说假话,朕可是会治你的罪!”

  “便请圣上一查!”

  元康帝即刻让户部贾大人调查卷宗,为了保险起见,他甚至拿了近二十年的文卷。

  元康帝在前头翻看文卷,十年前,福城县只是一个小小县城,人口甚至不足五万,每年交的赋税总是拖拖拉拉,便是在五六年前,突然就能及时上交赋税不说,商业税还从第一年的几十两慢慢升级到几百两,几千两,更是隐隐有突破一万两的趋势。

  这还只是一个县城!每个州郡都有七八个县城,如果全国加起来,该是多大的金额!

  作者有话要说:  女主待机中,感情戏在后头,走先婚后了解路线。

  第84章

  起初, 元康帝虽然知道小食铺赚钱,却以为那是小打小闹,秉承不与民争利的原则, 他还很是鼓励民间做这些。毕竟藏富于民远远胜过藏富于国。

  贾大人立刻握紧了曾湖庭的手,“圣上, 此等人才必须调往户部!”户部都是会扣钱的,还没有会赚钱的,从天而降一个人才还正正掉在自己面前,贾大人如果错过, 一定会悔死。

  “贾卿还想跟朕抢人吗?”元康帝故作恼怒,同时对着曾湖庭说,“这其中是何道理, 速速说来。”

  “是。”

  “赋税的增长是一个多方面综合起来的效果。首先, 有那么一部分平民,会在农闲是进城找活干,贴补家用。这种活不好找,就会想办法自产自卖,用田产换成银钱, 这就是最早的小摊贩由来。这种小摊贩其实赚不了多少钱。”

  “然后就是形成了规模的小食铺,其实外地人在本地吃饭一直是个难题, 有人就是吃不惯本地口味,有的好吃,有的难吃。这时候统一口味统一招牌的小食铺出现,他们就会更愿意选择小食铺。”就好像有人出差到全国到处找肯X基, 至少口味稳定。

  “小食铺生意好起来,这就赚到一部分银子。大家都知道,做一个人的饭和做大锅饭比起来, 反而是大锅饭更省事。城里的居民发现,自己做饭和在小食铺买,相差不过一两文,还能剩下做饭洗碗的麻烦,自然愿意光顾,同时,用省下的时间接一些散活,比如刺绣和浆洗,男人也能放心出门寻找别的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