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杜云觥一气看罢,不由胸臆振动,以他翰林出身,也不得不对这洋洒一篇的文彩、辞锋、情沛、理具所折服。

  且他是亲眼看着的,何谓文不加点?又何谓倚马之才?纵他与穆澈相交多年,也不得不由衷赞一声盛名无虚。

  当年,卓清府先公以笔为刀,慷慨作赋退夷,是否亦同此般风慨?

  他小心收好后,又想起一事,沉吟问:“要不要我誊抄一份再递上去?”

  穆澈摇摇头,笃声道:“就这么递上去。”

  杜云觥便明白了,他是想让圣上知道,此篇表文系何人所作。

  “若祾亲王那方知晓了……”虽通篇未提祾王一字,可只要此折奏上,不管初衷为何,这本身已是一种立场。

  “盏持无须为我担心。”穆澈放松背脊,并指在案上敲了两敲,“但行己事罢了。”

  未出一日,朝堂的风云转幻再次惊了众人——

  圣上重责秦州大小官员,贺文玉一贬到底,那“失察”之罪,落在了祾王头上,此外遣工部侍郎杜云觥任按察使,外放秦州督赈灾事。

  诸令一出,满朝文武纷纷询问,是谁这么大本事,能令圣心回转?

  待听说是卓清侯亲自上表后,众人怔然先失,过后恍然击节,暗道卓清府不愧为书香世代,卓清侯不愧是承祖遗风,别看人家从不掺和政事,但一出手,即惊动四座!

  自然,这击节者有的是抚掌赞叹,有的就是拍桌子骂娘了。

  譬如太常卿明老头儿就很高兴,恨不得刻块金匾给卓清侯送去,无他,只因他是倞王殿下的老丈人。

  他那女儿无福,早去了几年,却给他留下两个亲外孙,就是为着两个孩子的前途,他的心也要偏一偏的。先前揣摩圣上心意,老头子的心已凉了半截,如今现出转机,就说对卓清侯感恩戴德也不为过呀。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