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姑姑说:"用拇指和食指将秧苗分出7株到12株之间,这一束秧苗算合格的,插到泥巴以后,要看它是不是正。没一行共2米,要插15束,这样不算密植,也不算稀。"

  我按照她的话分秧苗,一束一束的插,说实在话,插秧还真不难,插了一行,感觉不错。再来一行。感觉也不错。只是太阳太大,晒得我汗流甲背。由于水田里的水给晒热了,浑烫浑烫的,真难受。

  我说:"还是读书好呀,读书不用这样受苦。"姑姑说:"谁叫你不认真读,现在后悔来不及了。"我说:"我只就是说而已,并不当真。"又插了3行秧苗。歪歪扭扭。

  姑父说:"你的行数不一定要对正,但是竖列要对正。看你的功夫,马马虎虎。你要插得跟正苗直才是。重来!"

  我问:"那我已经插好的怎么办呀?"姑父说:"拔掉。"我说:"对,秦始皇时代苗不正根不直得拔掉。"

  姑姑说:"这家伙,吃不了苦。"我诉苦说:"还没够呀,我已经面对黄土背朝天了。"

  姑父唱起他的山歌:"宁要自己的草,不要人家的苗……。"我说:"嘿,你快要成为歌星了。蒙一蒙中学生还成的。"

  姑父说:"年轻时我们天天唱这首歌。所以记得。"我说:"我们杨彭村的村民都记得么?"

  姑父说:"这是经典之作,谁能忘记。"我说:"多浪漫,要是莫扎特来到这里,他不认为自己是音乐家了。"

  姑父说:"我不懂什么莫扎特,你们呀,年轻人是崇洋媚外。"我说:"得向你学习,是文盲觉悟也高得不得了。"

  姑姑插嘴说:"他懂个屁,以前有人说亩产万斤,他到处宣传。"我问:"姑父,你当时候信啦?"

  姑父说:"那时候我整个的文盲。"我听了感到好笑,好象姑父现在不是文盲一样。不过我没有这样说他。

  ///

  六十一

  我家的农田插秧前开始投化肥,尿素,钾肥、农家肥一块投。在腾塘地有我家的1亩田,投入20担农家肥(主要是牛屎)把农家肥和其它都装上人力车,拉到田头,将肥料放下田后,用滚轴把泥巴摊平,那滚轴有70斤重,我的那头大公牛拉它起来也直喘气,刚开始走得还成,只走2圈放慢脚步了,我也可怜它,从不拿鞭子抽打,慢慢的来,得耐心。而且农田的经验是精耕细作,要把泥巴弄得水一样溶化开,禾苗长得才茁壮,我看耕牛都跑得要站不住了,又看泥巴也差不多了,我干脆让耕牛停下来,把它赶到旁边吃草,有些耙不到的田角落用锄头摊平。弄了3个小时,终于把田弄得象一面镜子一样,可以插秧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