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日志中若干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尝试用类似日本文字的符号做记录。日志后面往前倒过来使用的那个字符串,从笔迹上看,被认为是调查队队长的手笔。

  由于日本文字的障碍,记载的内容不明。但从连接各行的纵线毫无阻滞来看,可以推测队长已经确定了某些信息。

  如果写成类似罗塞塔石碑那种与已知语言对应的形式,情况就不一样了。然而队长似乎并没有那样记载的想法。或者也许是无法有那样的想法。

  所谓将要写的内容替换成另一类符号的记录法,正是所谓的密码。在所知的密码中最强大的是将原文与密钥数字化加以重组的类型。以这种形式制作的密码,只要不知道密钥,便绝对无法解读。

  在使用密码的情况下,密钥的传递会是个问题,有可能成为破解的突破口,或者有完全丧失意义的风险。而日本文书应该并没有故意转换成密码而存在,一般认为那是旧日本列岛毁灭前的、通常的、当然也是局部的、某种流行的记法。

  现存日本文书的发现地点主要分布在东日本列岛。西日本列岛、南日本列岛也残留着少数资料,但那些都是以类似书简的形式,用毛笔手书的,没有发现印刷日本文字的设备。如果能发现那样的设备,应该对解读大有帮助,但如果那样的东西能存在,日本文字的这一事态可以说原本就不会存在了。

  由此也诞生出新的意见,认为日本文字是对抗巨型智慧的抵抗组织开发和使用的文字。从至今依然阻挡了巨型智慧的解读这一点来考虑,这个意见具有一定的说服力。无法分解为组合要素的记录法,的确是机器智慧难以处理的东西。

  话虽如此,巨型智慧到底还是巨型智慧,它们在非算法的信息处理方面,也早已超越了人类的极限。实际上,巨型智慧们也尝试过将日本文书作为图像进行视觉处理。巨型智慧对日本文书分配了宇宙规模的巨大神经网络尝试解读,然而要辨别完全不知其含义的文章,实在是无能为力。

  在更早期的阶段,日本文书也曾经被视为已解读的内容。

  在最初期的发现中,整个日本文书只有15页。其中所写的文字,与旧日本列岛存在的常用日本语的草书非常相似,照那样读下去,大致的意思也是通顺的,所以并没有引起多少注意。

  日本文书的历史,可以说就是随着每次旧日本列岛调查队的派遣与带回来的反例战斗的历史。第一次调查队带回来的15页的笔记虽然通常被认为解读出来了,但第二次调查队带回来的笔记本约有40页的量,其中出现了不少新的符号。将那些符号重新解读,暗示了第一次调查队发现的资料还有别的解读方法。之前以为是同一个文字的符号,其实是不同的文字,一旦用上这样的解释,文章的意义内容可以说就变得大相径庭了。

  第三次调查队带回来的资料大约有80页。从这时起,解释方法就开始发散了。难以辨别的符号层出不穷,将文章整体强行读下去的时候,本应是常用日本语中的内容,意义也相去愈发遥远。

  第四次调查队带回来的资料中发现的所谓装饰符更加速了混乱。那符号看起来就和文章上面描画的装饰符号差不多,然而实际上却和文章的一部分相融合。装饰符不是连在一起描画的波浪线,而是每一个都构成其他符号的一部分,由此判断,这些装饰符应该是经过计算,特意放置在相应位置的。还有人指出,装饰符并非是文章写成之后再加上去的内容,而是在撰写过程中直接写出来的,与通常想象的装饰符并不相同。

  通过上述的发展趋势,人们普遍认为,常用日本语向日本文书的迁移是连续的。但是与调查队带回来的资料的数量相比,它的意义扩散的速度快得怪异,解读的尝试也无法及时跟上。虽然为了解读需要新的资料,但调查队带来会的资料只会进一步促进扩散。

  也有人把这些当做旧日本列岛调查队搞的恶作剧,说他们编造资料,伪装成调查结果,戏弄研究者。仔细想来,首先发现的是看似容易解读的文章,然后难度逐渐递增,这一过程本身确实很让人怀疑。但是对日本文书素材本身的年代测定彻底否定了这一说法。不管哪篇文章,用的明显都是大约200到300年前的纸张与墨水,没有证据说明这是伪造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