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宝叔的梦境学课程,其中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讨论梦境的分层。

  他说,梦境的所有内容都是存在意义的。

  不管是具象的还是抽象的,大脑选择让某一种或几种意象反复出现在这层次的梦境中,极有可能是在暗示更深层次的无意识之中的焦虑或恐惧,通过第一层次的梦透露更为深邃的第二层次梦的内容。

  第二层次的梦境就是个人无意识。弗洛伊德把这一层次的人格称为本我,也就是原始的、充满动物性的自己。

  本我充满了被压抑的欲望、情感和恐惧,还有几乎被遗忘或隐藏的创伤和经历,而杨逸凡梦中古怪的童谣和红黄相间的太阳帽或许就隐含了不为人知的记忆或秘密。

  说完反复出现的童谣和太阳帽,我再来谈谈那道十字花割痕。

  四个梦境场景中的杨逸凡都意识到当下的那个“自己”被“梦境”困扰,他用一道刻在左臂上的十字花割痕来确认所处的环境是否真实。不幸的是,现实中的杨逸凡也做出了同样的举动,这道十字花割痕不仅无法帮助他,反而会将他推入更加迷失的境地。

  现实和梦境内容的惊人一致应该是导致杨逸凡现实梦境混淆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后,我要重点说一下这四个梦境场景。

  这四个场景很短暂,内容也很简单,但组合到一起却非常恐怖,每个场景都和下一个场景制造了互为梦境的感觉。

  每个梦境场景中的杨逸凡都认为当下的自己及所处的世界是真实的,而这其中又存在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确实存在衔接关系,即先后经历的四个场景中,至少有两个存在先后顺序的场景互为梦境。

  两个存在先后顺序的场景互为梦境,比如A和B互为梦境,可能A是B的梦境,也可能B是A的梦境,但B和C、C和D并不存在此种互为关系。

  三个存在先后顺序的场景互为梦境,比如A是独立的,B、C、D三个场景互为梦境,可能B是C的梦境,C是D的梦境;可能C是B的梦境,D是C的梦境;也可能B和D都是C的梦境;等等。

  四个存在先后顺序的场景互为梦境,即A、B、C、D每个场景都和下一个场景互为梦境,可能是顺序关系,即A是B的梦境,B是C的梦境,C是D的梦境;可能是倒序关系,即B是A的梦境,C是B的梦境,D是C的梦境;也可能是其他关系,比如A和C都是B的梦境,B和D都是C的梦境;等等。

  第二种可能是不存在衔接关系,即先后经历的四个场景并不互为梦境,这一切只是我作为梦境观察者逐一经历了每个场景,惯性地认为先后经历的两个梦境存在关系。比如梦境场景B中的杨逸凡并没有说明他苏醒前经历的梦境内容,只是由于先经历了梦境场景A,所以我就认为那就是他刚刚经历的梦境内容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