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隋然想理清关系,脑子却像塞满了乱七八糟的线,找不出头绪。

  事情的流程是一方面,但魏先生说的这个……

  她怎么想都像是,魏先生的系统本身需要有基础配套,也就是有一个比较符合他系统运作环境的商业平台——像某宝诞生之初,然后基于该平台拓展新的市场领域。

  乐观地想,也可能市场已经形成,只是她尚不了解。

  她不知道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问魏先生:“那你侧重点是系统平台,还是机器?”

  “不是系统,不是平台,不是机器,是人。”魏先生苦笑了下,目光愈发炽热,称得上狂热,他一句一顿地说,“网络空间不是万能。网络可以帮人买衣服,教人做衣服,但是网络本身不能做衣服。也许能。但是它不能种棉花、收棉花,不能织布,不能剪裁,也许它能。网络也不能帮人吃饭,不能种稻子。最后的落脚点还在线下。不是所有人都能靠代码生活,人也不能单纯靠一堆算法一堆程序系统活着。未来可以,但是现在,不能。”

  魏先生说得很乱,但隋然领会了。奇迹般的。自以为是的。

  某种类型的科幻小说热衷将社会背景设置在“人类不需要工作,机器人承担一切”的久远未来,然后讲人和智能机械的矛盾。

  很少有作者往更细微处但更贴合现实(科幻当然也有现实映射)的方向描写,比如如果工作都由机器人完成,那么人类做什么,人类由从何处获取报酬支付使用机器人的费用?

  这是个悖论。

  是深层次的社会矛盾。

  “人”依靠出卖劳动力换取生活所需,“人”希望生活更便捷,“人”希望减少廉价劳动力。

  主语都是人。

  但一撇一捺的人拆分开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

  “人”需要生活,需要吃饭。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