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去昆士兰,冯老的同事也提了一嘴,但她参与的只是持续不到半年的传染源接触者调查,没有研究,她九五九六年就回国了。回国以后,冯老没有继续从事研究,而是……你们知道那时候流行什么吗?”

  海澄早就从对面转移到摄像头对着的这一侧,闻言一拍手,“炒股啊,九五年‘327事件’一出,国内股市突飞猛进,人人炒股,谁不炒。”

  隋然托着下巴转四十五度,看突然兴奋的海总。

  淮安和芮岚进入正题,她和海澄两个人基本上也进入听天书的状态,什么实验室、疫苗、流行病、病毒,离她们太远。

  “对。”芮岚鼓了下掌,“冯忱忱那会儿为了炒股找不少朋友和同学借过钱,那时候人工资一个月几十块一百块,谁有钱给她造?九七九八年就没再听过冯忱忱消息了。淮总,我都不知道你从哪儿挖出来这么个宝藏奶奶。你说说看,冯老她现在在哪儿,在干什么?为什么这么多年音讯全无?”

  淮安看样子想要回答的,但芮岚极快地转回正题,“我说,这个项目不是不能立,你看看刘教授的简历,你pick我们的刘教授好不好?”

  “刘教授的履历没什么问题。”淮安顿了顿,“不过他的问题就在于没有问题。”

  “哈。”芮岚塌下双肩,抬头望天花板,“你没有缺点,你最大的缺点就是太过完美。”

  淮安没理会她的作怪,语气无甚波动:“刘教授风格偏中庸,做副手可以,让他领导项目组,我认为出现突破性进展的可能比较低。”

  芮兰:“我可以联系别的专家,发表过重量级论文的,主持过重要项目的,我们的预算很充沛。哦,我已经收到好几份简历,有两份我现在转发给你,很不错。”

  “不用。”淮安斩钉截铁,“我不关心你联系到多少重量级专家,我们要做的领域,没有人能比得上冯老。她灵光一现足够一个研究中心五年到十年的摸索钻研。她大学时代提出的概念十八年后被验证。她回国后仍在发表论文。你问我怎么挖到她的——她发表在‘小刊物’上的论文前年被证明提供了面向人体的抗丝状病毒的有效疗法。还有,导致她被解雇的佐剂……你所说的添加剂,后来其经过提纯的类型产品广泛应用在抗流感疫苗——她的同事没有告诉你这些吧?”

  最后一句话落地,隋然听到自己和身旁的海澄不约而同地长出了口气。

  淮安语速适中,停顿得当,隋然听得清楚——听得懂就不一定了——每一个字,然而这样波澜不惊的讲述却让芮岚的神色逐渐认真、专注,让身在现场的人不由自主屏住呼吸。

  “冯老是超越时代的天才。”

  难见淮总推崇某个人,而且对对方的褒赞如此掷地有声。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