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梦医师 第103节(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个和梦有关的研究中间经历了太多阶段,细致说的话几天也说不完,李博学直接跳到了最后的阶段。

  科学家假想一种情况,假如能有某种设备,可以让几个不同的个体在做梦时,综合脑电波完全一致,那么他们做的梦,是否就会完全相同?

  最后的实验结果当然是肯定的,否则梦境潜入仪也不会被发明出来。

  总之梦境潜入仪最终就这样被生产出来了,初代仪器不具备潜入功能,被称为梦境连接仪。之后的潜入技术,又是一个无比复杂,几天也说不清的实验过程,暂且不提。

  初代的仪器,就已经具备了唤醒梦境感官的功能,也就是说,我们在梦境里感知到的一切,大脑都会认为是真实的,并匹配相应的功能。

  然而这个仪器第一次投入使用,就出现了严重的事故,因为那次事故,梦醒连接仪也在当年与诺贝尔生物学奖失之交臂。

  第一次启动仪器时,共有五个志愿者自愿参与,当时他们并不是潜入到另一个的梦境,而是像我们平时训练一样,潜入到类似梦境舱之类的人工智能模拟场景中。

  人工模拟的场景,是一片景色特别优美的公园,里面没有任何的危险元素,这本来应该是一起特别美妙的体验。

  然而这五个人因为静息脑电波和仪器差距较大,在模拟场景中呆了一会儿后,都出现了精神失常的状况,接着开始相互残杀,最后只有一个人活了下来。

  由于初代仪器没有自动唤醒功能,所以当实验人员发现志愿者出现问题时,只能靠强行关机来唤醒这些人。

  这五个人中,除了没有在梦境里死去的那个人外,其他四个人身体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最恐怖的机体异常是大脑出现一定程度的缺氧性休克。

  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有两个人因此失去了生命,另外两个虽然抢救过来,但身体也落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其中一个人变成永久性痴呆。

  之后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再度发生,便对梦境连接仪加了一条死规定,所有和仪器连接的人员,大脑的静息脑电波,一定要和仪器工作时的电波完全一致。

  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对仪器进行了完善,在仪器里面安装了一种可以把接受到的肢体发出来的神经信号转换成电脉冲,并让大脑能及时接受到的设备。

  之前那些出现缺氧性休克的志愿者,就是因为大脑区分不出在梦境中死去和现实中死去的差别,误以为机体已经死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