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1 / 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提起这‘六方五位阵’我还需要简单叙述:所谓‘五位’指的乃是《易经》当中提到的,组成世界的‘金’、‘木’、‘水’、‘火’、‘土’这五个要素,读过《易经》之人都知道,五行乃是遵循着一个彼此相生相克的规律,倘若运行得当则能互相加成,提高整体战力。而那‘六方’指的则是在五行的基础上增加一个‘虚位’,由于五行的关系彼此平行,相互依存制约,并没有一个元素凌驾于其他,所以这阵法当中并没有一个‘主将’。战而无将,乃兵之大忌,‘虚位’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个缺点——位于‘虚位’上的人充当了‘主将’这一角色,他受五行之力,又不必拘泥与五行制约,既不是五行当中的任意一人,又像是五行当中的每一人。当中的关系委实非常玄妙,这六人形成法阵之后,战力至少提高三四倍。也就是说倘若我不会破阵实际是与十八个人交战,此时我虽已有郭沛天三四成的功力,但俗话说得好‘猛虎架不住群狼’,若是不懂阵法的凡人上去还真的难以击败这六人。

  看罢法阵,我心中渐渐有底。与破吴三桂寝陵一样,要破此阵我必须要先集中全力先拿下‘虚位’,待‘虚位’倒毙,其他五人便会树倒猢狲散,成为一盘散沙。主意打定,我稳了稳心神,以与郭沛天日常修炼前的姿态: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立着不动,静观六人的排位。这六人当然不知我深谙五行风水之道,自然也排布得无所顾忌。片刻之后,六人排位已毕,我心中暗笑,便开始与之从容交战。这六人当中,处于金位的乃是一个道人,他手上使剑,招式锐利难当,劈砍结合突刺将‘金’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再观木位之人,他乃是一个粗矮的中年男人,此人使着一副龙头拐杖,不得不说,他将这幅拐杖用得张弛有度、伸缩自由,甚是得木之精髓——不坚,却足够柔韧;在水位上的乃是一个细瘦公子,此人面白无须、身着白衣,手持一副铁扇,铁扇不同于其他兵器,它看似有形,其实无形,由于短小,它收起时既可以被当作短棒,抵住地方兵器后滑动突袭,又可以突然‘孔雀开屏’,以扇面儿去划对方,必要之时这铁扇还能当作一个暗器撒手扔去,着实是占尽了水的特点:既灵活多变又十分细腻,让人感叹不止;位于火位上的乃是一个比方才老和尚还敦实的大汉。此人三四十岁,正值壮年,在他的双手之上各拎着一只铜锤,每只铜锤都有小号西瓜一般大小,这对铜锤若抡起来,击到人的身上就是骨断筋折,自是异常凶狠。除此之外,他的招式重攻轻防,也不管自身死活,招招奔着搏命而来,着实大有火之风格——即使我灭,也要你死;五行中最后一位的土位之上战的是一个小沙弥,此人手中拎着一柄大铲,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的招式极其均衡,朴实无华之中招招式式没有亮眼之处,却也没有什么明显的缺点,极像之前的日本武师松本幸人。位于五人之右的是个老者,此人手中擎着一条软鞭,俗话说:‘鞭乃百刃之鬼’,软鞭不是每个人都用的,多人作战之时,只要稍稍不慎这鞭子便要抽同伙的身上,故而使鞭之人对身法和手法必须都有极其严格的要求——身法必须敏捷,手法必须细腻,视野必须宽广,拿捏必须有度!

  我随着六人走了几式,渐渐觉得那当中的持鞭老者果然是‘虚位’无异——他并不主动猛攻,而是借着其余五人的的间隙伺机而动,其他五人在攻击我的同时不断给老者创造机会,显然是以之为轴。我心中暗暗高兴,凭着灵活的身法假意与五人游斗,余光之中却尽指着持鞭的老者。转眼之间,我几人又走了十几招,我为了诱其上钩卖了几个颓势,六人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就逐渐放松了警惕,就在此时,我抓住机会回身向五人虚晃一下,五人大骇,以为我斗之不过想抛洒暗器,就在这一惊的瞬间,我脚下生劲,以天池踩水那般的速度跃至老者身前,老者当然不会束手就擒,挥鞭即向我袭来,我心中知道,倘若我躲开这招,方才制造的机会就要转瞬即逝,于是抬臂相抵,耳轮中就听见‘啪’的一声,我的衣袖被鞭上铁牙划破,一截残袖从我臂上滑落下来,我痛得一激灵但却并未理会,一抬手用左手夺过长鞭,右手二指以十分的力道敲向老者心口窝。

  “砰!”,在巨力的冲击之下,我的二指竟穿过老者身体刺进他的胸膛,老者心脏受了强攻,吭都没吭一声当即殒命,这一切尽发生在电光火石之中,其他五人被我以凌厉、连贯、狠毒的招式直惊得目瞪口呆,也忘了自己在阵中担当的位置,一齐涌上要取我的性命。一见五行阵乱,十五个人的战力转瞬之间又变为五人,我心中暗喜,操起老者的软鞭挥舞开来。不得不说,这软鞭外面虽为皮制,里面却有钢筋裹在其中,否则在我的巨力之下早就折断了。软鞭携着铁牙,夹着狂风,被我舞得煞是好看,犹如一堵鞭墙将五人逼得连连倒退,终于五人身上全让我的软鞭抡得挂彩,持锤大汉甚至由于不善防守被软鞭划了一个花脸。这时水位上的白衣公子首先告饶,瞅准机会将铁扇一横,手腕一抖将扇子当成袖箭发出,我头颅一歪轻松躲过,那白衣公子却趁着这个机会纵身跃上矮墙逃之夭夭。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