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张明翰在一次采访中说过,《酥油灯》是那种相对小众的片子,主题偏向黑暗,揭露人性的恶和善,不爽,不适合全家欢,不适合小孩,综上所述,他不指望这个片子的票房有什么成绩,他只是想好好拍这个本子,做出成品来,给喜欢的人们鉴赏。

  最后张明翰还劝告广大家长不要因为他张明翰的名字带着自己家的孩子来电影院看,甚至是看电影图一个乐呵的人们也不建议来看这个片子,《酥油灯》不会给他们带来良好的观影体验。

  这次访谈将张明翰和《酥油灯》再次送到热搜第一。

  有人认为张明翰这是明显的滑铁卢之前先认怂,给自己一个台阶下。有人认为他说的是大实话。不过正因为这次访谈,很多奔着张明翰的名头准备去看《酥油灯》的观众都采取了观望的姿态,想看看影评人和视频博主身先士卒,让其他人帮忙探探路,客观评价一下这部电影到底如何。

  首日票房三千多万,成绩十分普通,靠的几乎都是这批“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第二日便直接翻番,当日收获六千万。

  随着吃螃蟹的人越来越多,某瓣某评分软件对于《酥油灯》的评价也直线上升。而几乎每一位夸《酥油灯》的网友,都反复在里面强调“不适合所有年龄!不适合所有人群!谨慎观看!”

  因为刷的人实在是多,很多网友甚至被吊起了逆反兴趣:“到底有什么不让人看的,我偏要去看看。”

  上映一周后,#《酥油灯》致郁#上了热搜。

  词条内没有粉丝吵架撕逼,全是看过的观众表示自己看完之后“整个人都不是很好。”“看完后我有前所未有生的勇气,但是观看过程实在是难受。”“张明翰不是人,贾丁不是人。”“适合内心强大的观众观看,看完之后我郁闷了三天。”

  但你要问这部片子怎么样,绝大部分看过的人都会说,这是一部好片。

  有研究社会科学人性学理论的教授出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电影的讨论慢慢上升到对人性学的讨论。慢慢的去看《酥油灯》并且评价一番,似乎成为先下年轻人之间虽然很小众但很有逼格的一件事情。

  作为给自己定位为小众电影的《酥油灯》,罕见地因为“小众电影”的名头,获得了不菲的票房和不错的评价。

  某瓣上映一周后开分8.1,国内文艺片偏上水平,但评分人数远远高于其他文艺片十倍不止。

  票房在上映三天后破亿,五天后破两亿,也远远高于其他文艺片。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