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的,接二连三搬出古礼来说事,半字不提九公主所作所为的益处,反而将问题聚焦在其抛头露面的行为上,针锋相对地攻讦。

  明昙站在后方,眸光暗沉,将这些人的面容略略一扫,便发现了些许端倪,登时把眉头皱得更紧。

  最开始给刘御史帮腔、抬出《内训》来说话的那个官员出身吏部,正是明晖手下的人。这一点倒是不出明昙所料,毕竟对方早已与她撕破了脸,此番又眼睁睁看着她将民心和沅州一并收入囊中,肯定眼睛红的要滴血,不搞点事才叫不正常。

  可是之后接话那人……

  明昙抿起唇角,不妙地发现:那几个后来出列为刘御史帮腔的臣子,竟大多都是礼部的官员。

  礼部平时和工部是差不多的存在,一向在永徽党和乾王党之间绝对中立,不会轻易插手两派的纷争,可这次怎么会一反常态?

  ……莫非,是都察院方才那一番话,恰好引起了他们的共鸣?

  想想倒也能说得通。

  礼部那群人是出了名的老古板,闲着没事就爱拿旧制说事,一举一动都恨不得能和《周礼》如出一辙——这会儿也同样,看似引经据典头头是道,其实半分道理也无,完全就是在把古人的愚昧糟粕生搬硬套到现在罢了。

  “郝大人,您可真是会说笑!自前朝德贞女帝之后,历代帝王都不曾再对女子加以管束,女四书也早不为人尽知,你提这些古旧东西作甚?”

  终于,有永徽党再也忍不住了,上前对骂道:“更何况,九公主身负陛下御赐的腰牌,出宫乃是正当合理,也从未招摇过市,最多也不过是与百姓同乐新年罢了,哪来的‘不遵宫规闺德’之说?”

  “哼,如今有如今的规矩,拿古训来做什么鸡毛令箭?依臣所见,几位大人若是老糊涂了,就赶紧告老归乡,莫要继续再在这朝堂上丢人现眼了!”

  永徽党的官员们牙尖齿利,完美承袭了明昙的风格,骂人永远干脆利落,且语气用词都毫不含蓄,比御史还要更胜三分,简直能把人气到生生吐血。

  礼部的老古董们平素还算得上是德高望重,哪挨过这等斥责?个个气得浑身颤抖,吹胡子瞪眼,这时便又由都察院顶上,唇枪舌剑地争辩起来,朝堂上登时好一番乌烟瘴气:一派坚持九公主数次抛头露面、德行有失;另一派则拿出当朝的境况说事,讽刺前者既然只知什么古制古训,那定然难以适应如今的时代,不妨赶紧辞官归隐,找个深山老林嚼野菜才是硬道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