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急诊科的会诊室早就收拾好了,一群人拥簇着中年夫妇和中年医生走进会诊室,这一路上越走跟随的人越少,到了会诊室,根据更少了。

  之前门口的排场更多的是一种重视,自然不是代表参与治疗的人数,要是负责迎接的医生全部参加会诊,会诊室那也放不下。

  除了人数,也并非所有人都有资格参加会诊的。

  一般来说,医院的会诊也是分级别的。

  大多数时候,会诊的级别不算高,如果急诊科有比较棘手的患者,其他科室参与会诊的大都是住院医级别,这个会诊也是只确认患者病情的大方向,从而确定患者的归属。

  哪怕中医对科室的划分并不像西医那么严格,可患者总要有个去处,是去内科还是去骨科亦或者安排去儿科等等,总不能所有的患者都安排在急诊吧,要是都安排在急诊,那么其他科室存在的必要是什么?

  整个医院也就要一个急诊科算了。

  其他科室除了本科室门诊接收患者之外,从急诊科分流也是必不可少的。

  除此之外就是比较复杂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几位主治医师会诊商议,主治级别的搞不定,会诊就会升级,然后以此类推。

  医院的这种诊疗制度是在某种程度上减轻医生压力,更合理的规划医疗资源。

  无论在哪一家医院,高层医生的数量都是最少的,也就是说主任医师最少,然后是副主任医师,然后是主治医,再往下是住院医,医生的人数和职位那都是呈金字塔形式的。

  这样的形式就导致不可能随便来一位患者都让主任医师亲自出面,真要是这样,主任医师还不累死了,即便是累死了,也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位患者。

  最基层的医生就像是先锋官,如果搞不定,后续主治医、副主任依次往上走,层层筛选,层层递增,基层医生要最大可能的去分担上级医生的压力。

  同样,对于一些病情极为严重亦或者身份特殊的患者,就要进行最高级别的会诊,这个会诊就不是普通医生可以参与的了。

  就比如今天的情况。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