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盛浩元不赞同:“虽是这么说,但民间百姓,不懂经史子集,受他们追捧的话本多是白话文,遣词粗鄙,多坊间俚语,更逞论精妙奥义?”

  本就不欲与他争辩,谢琢回答:“盛待诏说得很有道理。”

  “对了,今日轮到你我去史馆中借阅《起居注》,不过不能带出,只能在史馆中誊写。”盛浩元向来不吝于向谢琢卖个好,接着叮嘱,“先前从史馆回来的同僚,都说史馆内的墨不够润笔,最好自己把纸墨都带上,以免不够用。”

  谢琢颔首:“谢过盛待诏,延龄记下了。”

  这时,余光看见微雨中,陆骁大步朝天章阁走来,谢琢才转身进了阁内。

  史馆在宫城东侧,离天章阁不算远,为了防潮防虫,以东西向修建,一名年老的内监负责在进门处核对腰牌文书。

  老内监领着两人在一排排整齐摆放的木制架阁中穿行,无数书册分门别类地摆在上面,若书册内墨字浮起,必浩浩如海。

  到了放置本朝《起居注》的地方,老内监弓着背,叮嘱史馆内不可点灯生炉,不等谢琢二人回答,自顾自地转身走了。

  谢琢和盛浩元负责编纂的部分不同,便就此分开,各自翻找自己所需的内容。

  此时,外面雨已经停了,天光渐明,周围安静无声,只偶尔有盛浩元翻动书册的动静。

  谢琢站在架阁前,先快速翻了翻其中一册,很快又放下。

  他能清晰地听见自己的心跳鼓噪。喉间干涩,呼吸也不那么顺畅。

  不过,他的面上没有泄露出明显的情绪,只在手碰上另一侧书的书脊时,指尖轻轻抖了一下。

  他也仅仅允许自己颤了这一下。

  从挑灯夜读,到秋闱,春闱,殿试,再以探花的身份入翰林院,由七品编修,到从五品侍读,再到编纂《实录》,终于有了翻看《起居注》的机会。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