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个虚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只是为人的惯性而已。

  余慈虚影坐在中央法坛上,位置不算高,可他的“视界”,却是屏蔽了一切实体上的阻碍,或许还有许多不能畅达之处,但也可说是瞭望四极,感接八荒。而另一方面,他也无比真切地体会着鬼厌分身、三宗修士、役灵老祖,乃至于幻荣夫人、绝善魔君困居一隅的局限。

  奇妙的感觉,从心底深处泛起来。

  这不是什么优越感,而是两种极端状况的对比下,见出了比平日更真切的差异,再从差异中,见出道理。

  所谓的道理,还有些模糊迷离,一时难以详细描述,可相应的,余慈发现,当他的神意在这片天地间穿行、流淌之时,却是越发地自在悠游,似乎天地法则对这种神游的方式,并没有太多束缚,且越是层次提升,越是缺乏“管制”的手段。由此反观天地,自然就能见出更多奥妙。

  为此他突有一个想法:那些前辈先贤,将“通神”视为修行的门坎,要求后世弟子,定要先掌握神意力量,其根源,或是从此中来?

  第045章 天地如网 神术如蛛

  余慈的思路生发开来,形神交界地,亿万念头此起彼落,分散聚合,蔚为壮观。

  他想到,神意力量确实有超脱束缚的力量,但其绝大多数时候,还是依托于肉身而存在,总要受到限制,这种超脱和束缚彼此作用、相互妥协,哪个多一点,哪个少一点,都会形成不同的结果。

  便以魔门为例,其炼体、魔识、魔主三种修炼体系,对神意力量的重视、运用程度就都有不同,相应的,怎么利用这种比例,加以作用或妥协,都是与之相关的重要学问,从这里,就可以衍生出千万种各自不同的修行之法。

  但无论怎么千变万化,都不会出了此类规矩方圆。

  正是有此感悟,余慈再观天地,其间迷障就更稀薄了些,更因为明晰了如何更有效地摆脱天地法则的束缚,两个分身,多处天魔眷属与本体、承启天之间的联系,也有所增强。

  这种情况下,临时拔高层次所带来的压力,也在慢慢地消解,再不成问题。

  他心中微动,念头洒开,将这一结论在他控制的那些天魔眷属身上验证,果然并无谬误。而这一切,又相应地推高了余慈对天地法则限制的理解,使得他再有所得。

  寇楮、李闪、幽蕊、无羽,还有在北荒、南国遍洒魔种时,那些根本记不住名姓的诸多眷属,只要修为境界上差不多,束缚的法则就相差无几——差别只在于前面认到的,对神意这等超脱力量的重视、运用程度,也即心法的差异,而法则的限制范围、束缚力度,都在一个档次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